从气候变化到国内失业,美国统治阶层通过指责中国来转移责任。但中国的贸易做法对美国工人造成的伤害要比美国政府失职造成的伤害更少。美国的贸易政策无法解决美国数不清的社会经济问题。
为最大限度影响中国如何追求利益,美国需要推进一项战略,既能确保长期盟国的参与,又能获得美国公众和关键政治选民的持续支持。
美国一直依赖优先考虑武力的政策,这种外交政策视角使中国得以形成了对其增长有利的小环境。战略竞争将中国和美国归类为对手,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在过去30年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对世界脱贫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从1990年到2013年约有7亿人摆脱贫困,占全世界脱贫人口的70%。5年前,中国计划重振并扩大丝绸之路,将促进和平写进规划,这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这让西方更加混乱。
美国开国先贤基于对“人性本恶”的假定,曾设计出一套有别于欧洲传统的权力制衡系统,即通过三权分立的“低效民主”,来防范体系本身崩坏。再加上政党制约、“司法独立”以及媒体监督,以弘扬国内思想领域的多元主义。
岸田文雄当选日本自民党新总裁,将成为日本下一任首相。鉴于此,岸田文雄的未来施政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他的对华战略。由于当前中日关系充满猜疑和互不信任,合作态度可以带来互利。鉴于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岸田文雄不希望让日中关系进一步恶化。
18日晚间,印度、以色列、阿联酋和美国外长举行的部分线上、部分线下的峰会,形成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地球这一侧的非正式“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想法。那么,这次谁是视频聊天室里的大象呢?不用猜都知道,是中国。
欧洲没有必要为了保护美国霸权而与中国开战——不管是冷战还是热战。原因是,这只关乎美国的输赢而非欧洲的。另外,美国霸权是危险的、不可预测的,不再符合欧洲利益。相反,欧洲需要最终学会自立,那样它至少能避免参与自己不想要的争斗。那种争斗对欧洲有百害而无一利。
本月底,二十国集团(G20)首脑峰会将在意大利召开。自去年峰会以来,大约一年时间里,日美欧等七国集团(G7)成员国与中国在安全保障和人权方面的隔阂进一步加深。但与此同时,两大阵营通过供应链紧密相连,还共同面对全球变暖这一共同课题。
与中国改善关系将有助于亚洲地区的稳定,这毋庸讳言。提出共同的遗留问题、摸索对话的突破口、定期进行磋商、促成首脑外交——日本需要用以实现上述目标的战略。
作者认为,欧洲人将主要关注在更靠近家门口的地方出现的危险,大多数欧洲国家将极不愿意为了维持亚洲的地区均势而置生命或繁荣于危险之中。
美中贸易战的根源在于特朗普对双边贸易逆差的执念,这导致他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此后,双边紧张关系像病毒一样蔓延到技术和金融领域。
上个月,华盛顿、伦敦和堪培拉大张旗鼓地宣布建立“澳英美联盟”,这是一项意在对抗中国的安全协议。随着美中战略竞争加剧,亚太地区没有哪个国家政府像堪培拉那样积极支持华盛顿,并努力召集其他国家参与这项事业。
拜登通过继续实行所有“惩罚性”进口关税来维持特朗普对北京发起的灾难性的关税战。由此通过抬高消费价格向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征收620美元的隐性税赋。而对华贸易逆差今年继续扩大。如果这是一项“值得赞赏的”对华政策,那么失败的政策又是什么呢?
华盛顿正寻求在印太地区建立一个紧密联系的安全网络。这些措施包括可能扩大“五眼联盟”,即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之间的情报共享安排。印度尤其引人关注,因为它是建议扩大情报共享的国家中唯一没有与美国签订过联盟条约的国家。在与中国的边境紧张关系加剧后,新德里的分析人士开始对扩大提议感兴趣。
金砖国家机制既保持了正常运转,又给成员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它让那些对中国崛起保持警惕的成员国能维持另一条与中国合作的畅通道路。
美国希望AUKUS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凭借中国几千年来的耐心和经验,再加上俄罗斯的智慧和勇气,这两个大国永远都不会被打败。
想通过外部压力使中国体制符合美国模式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切断双边关系不会改变中国可观的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而只会削弱美国在一些领域内本可加以利用的优势。
在宣布要“站起来”对抗中国的四年后,澳大利亚正在努力应对政策和氛围的急剧转变所带来的经济与政治后果。这种转变导致澳大利亚与北京的关系陷入了几十年来的最低谷。
德国各党派在以下一点上达成了共识:中国不再是一个遥远的销售市场,而是同时作为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显示 200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