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过度使用金融制裁作为对其不喜欢的竞争对手行为的默认政策回应,这促使北京不断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它并非没有选择。这些措施包括采取措施进一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发展数字货币,以绕过现有的汇款系统。
随着中国的持续崛起以及欧美对华政策的转型,中国因素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为了应对中国崛起、巩固跨大西洋关系以及维护在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欧美加快了对华政策协调的步伐,试图围绕意识形态、经贸投资、科技创新以及全球治理等议题协调共识并采取更加一致的行动。
总的来说,美国的决策者如何制定一项应对中国挑战并考虑到国内对此类强硬措施强烈反对的战略还有待观察。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的盟友和伙伴也有类似的利益,反对采取强硬措施应对中国。在提出有效的对华战略方面,拜登政府面临持续存在的问题。
当小国陷入日益加剧的美中对抗之中,往往会试图保持四平八稳的姿态,不管它们更倾向于哪边。但在东南亚,柬埔寨是个例外。它与北京的关系一直充满阳光,而与美国的关系则风雨交加。
在老一辈中国问题专家相继离世却没有明确继任者的情况下,拜登获取关于中国的专业知识变得更加困难。
美国向中国注入的资金清楚表明,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美国并没有认真与中国竞争。在拜登总统领导下,人们甚至还没有试图展示这些资金支持什么。是的,美国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政策,但它们并没有达到7800亿美元。
随着拜登政府执政的第一年即将结束,美国在东南亚的进展如何?这个地区对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赢得与中国的战略竞争至关重要。回报喜忧参半,趋势令人担忧。尽管实施了一年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但华盛顿仍未制定出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巨大经济影响力的明确贸易议程。
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与经济学家莫里茨·舒拉里克在2007年创造了“中美国”短语,用来描述中国与美国的共生关系。弗格森曾被问到:“后世子孙会在什么事情上给予我们最严厉的批评?”弗格森回答:“在第二场冷战中输给中国。”美国和中国能够且应当共同努力,把他的这番回答变成无稽之谈——这也是为了全世界。
美国对中国的愤怒程度仍在飙升。对北京的执念已不可避免地蔓延到所有领域。如果不改变目前的趋势,这种氛围导致的人才流失最终可能对中国有利。
在大约40年的时间里,西方和中国在经济和外交上展开了对双方都有利的相互交往。但这个时代已经结束。现在的关键问题是,相互脱钩的过程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管控,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影响和避免冲突风险。
华盛顿上周举办的所谓“民主峰会”,原本应当让亲西方的国家在同莫斯科和北京的地缘政治竞争中聚集到美国周围。但是,峰会没取得多少成果,甚至适得其反。
在吸引人才、半导体和双边贸易等几个重要领域,从特朗普到拜登,被支持者称为“强硬”的美国政策都事与愿违。
最近几个月,美国一直寻求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拜登参加美国-东盟线上峰会以及国防部长和副总统对该地区的访问都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希望加强其在印太地区的地位,限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鉴于在印太地区的中心地位,东盟将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月1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全球门户”战略。根据该战略,欧盟将力争到2027年动员300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人基础设施投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通过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全球门户”战略展示了两个关键转变:欧洲领导人对更加以利益为导向的经济外交形式的共识日益增强,以及对中国的态度更加强硬。
澳英美三国于9月16日突然宣布建立澳英美联盟(AUKUS),本文分析了这种伙伴关系对欧洲的影响。
与其在阿拉伯半岛的邻国一样,卡塔尔发现自己越来越面临两难困境:虽然其经济转向东方,尤其是中国,但该国的安全与稳定仍然依赖于美国。卡塔尔与中国经济关系的加强促使两国展开更多外交层面的合作,甚至更谨慎的军事层面的合作。
在与中国开展竞争并抵制其在印度周边地区与日俱增的影响力的过程中,新德里须始终对力量对比及历史教训保持清醒头脑。
过度关注中国崛起,终将造成乱花经费、政策选择反应过度以及视野狭隘等问题,还会对其他不断显现的威胁或机遇视而不见。
改善美中关系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对子孙后代都是如此。2022年可能是关系回暖之年。
倘若美国为获得针对北京的临时战术优势而牺牲对外政策的核心成就,那将是一个错误和历史悲剧。
显示 200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