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许多年轻人一心要避开往往与传统私企工作联系在一起的沉重压力与糟糕待遇,而中国经济及就业市场的演变为他们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这些新职业越来越聚焦国内文化,是中国经济发生变化的明确信号。这一趋势也是年轻人当下对生活和社会所持看法的写照。
澳中关系似乎陷入了精心策划的螺旋式下滑。仅在过去一年,两国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了针对对方的诉讼,两国高层外交仍被冻结。中国对澳大利亚重要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与此同时,喜欢谈论时政的闲聊阶层激起了人们对可能爆发一场地区战争的担忧。而他们的这种做法毫无助益。
中国正在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科学大国”。日本文部省研究所1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受关注度高的科研论文篇数上,中国已经首次占据首位,不仅在研究的量上,在质上也迅速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在科学研究方面领先的美国正在失去优势,这有可能影响到其产业竞争力。
在对中国及其是道德上的威胁还是仅仅是强劲的竞争对手上寻求确定性的过程中,美国的共识现在声称已经对中国进行审视,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是的话就更好了。西方的思维可能是创造某种并不真正存在的东西。
今年6月,美国参议院以68票赞成、32票反对,通过了《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该法案给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增设了一个技术管理局。该机构将为美国各地的技术研发中心提供资金支持,直接为国内半导体计划拨款520亿美元,并针对外国参与美国研发体系设立新的管控措施。
拜登出任总统后,全世界都期盼新一届美国政府实行完全不同于前任政府的对华政策。但令人失望的是,拜登保留了前任对华政策的大部分内容,虽然有一定可预见性,但也更冷酷。在美国国内,抨击中国几乎成了“政治正确”,也是两党共识。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日前发文唱衰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前景,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动荡、保护主义、自身财力不足以及疫苗接种落后等因素,新兴市场可能提前告别“黄金时代”,再度失去赶超富裕国家的时间窗口。
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开放形态,海南自由贸易港在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自由贸易港建设突出强调制度集成创新,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率先推进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开展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的压力测试。
为什么西方领导人一直如此严重地误解中国?我们在研究中逐渐发现,商界和政界人士往往执着于有关现代中国的三个得到普遍接受但本质上是错误的假设。这些假设反映出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语言的认识存在缺口,而这些缺口促使他们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做出了具有说服力但存在严重缺陷的类比。
尽管美国政府更迭,但对中国技术采取的围堵政策和行动保持不变,并继续施加国际压力,阻止其他国家将中国企业纳入其数字化转型过程,但这一战略在拉美几乎没有奏效,拉美将5G技术视为经济复苏的新途径。
任何制度最终都需要经受住两个问题的考验:它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利益吗?它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吗?西方对新冠肺炎的回应对这两个问题都给出了令人不安的答案。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非洲的很多交往是其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世界上64%人口的生活水平,而且可以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新环节,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这样的事态发展应被视为积极动向,而不是威胁。
美国固守“共产党国家无法创新”的意识形态固有观念,大大低估了中国的技术决心,率先挑起了一场可能比华盛顿以为的要艰难得多的竞争。
当前,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问题依然在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解决这些问题难以一蹴而就,当务之急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力。
东北亚地区在进入21世纪时并未告别20世纪。该地区国家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程度非常高,但这种相互依赖并未自动转化为政治稳定。
一场数字革命正在非洲悄然展开,众多电子钱包在非洲大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数字转账,其中一些电子钱包由中国技术提供助力。
消除贫困不是中国独有的任务,这是全人类的目标。正因如此,那些致力于实现该目标的社会运动和政府才关注中国人民所取得的成就。然而,许多减贫项目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试图通过收入转移来解决贫困问题。但光给钱是不够的,多角度扶贫需要的远不止这些。
以独立外交参与世界事务并发挥“全球性大国”的独特作用,是 “戴高乐主义”的精髓。“世界每逢有大事,法国决不能缺席。”数十年来,法国除在欧洲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外,还力争在非洲和中东事务中发挥与其他大国不同的独特作用。
近期,我国疫情有所反复,全国日增确诊病例数达数十例,但随着民众疫苗接种数迅速增加,在严格防疫及追踪下,我国并没有再度大规模暴发的现实环境。我们需要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应有的生产生活。
与中国展开大国竞争的目标,是进行“可控的战略竞争”,这要求美国及其盟友避免把中国妖魔化。
显示 2256 条中的 1101 到 112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