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脱碳”成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世界性课题,“中国制造”在关键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正风靡全球。
比亚迪电动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而且这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还有其他优势,可以让它成为全球市场领导者。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其数字经济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达41.5%。到2025年,“预计数字经济在促进共同繁荣方面的积极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SEIDA是一家芯片设计服务商,其称专业化的软件工具OPC是芯片设计“不可或缺的技术”,并表示将在2024年初提供该工具。SEIDA表示,该产品的中国版本将“打破外国垄断”,帮助中国芯片技术实现自力更生。
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是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目标的关键动力之一。关于中国企业的ESG表现,在认识与实践之间存在差距,数字化转型为ESG发展提供新思路。
中国与七十七国集团之间的合作一直都是互利共赢,这给中国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带来了切实好处。中国在与七十七国集团的交往中增强了自身全球影响力,获得了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就贸易、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发声并维护自身利益的平台。
元旦前夕,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发布了一款电动汽车——这让汽车行业为之震惊。因为这不是一款普通的电动汽车:现在的“小米SU7”在技术上可与业内顶尖车型相媲美。
津巴布韦《新闻日报》网发表文章称,几十年来,阻碍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是非洲大陆与西方国家之间不公平的贸易政策。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经济增长为非洲创造了新的贸易途径。
2017年至2020年间,所有东南亚国家都获得了与“数字丝绸之路”相关的投资,这些投资集中在电信、5G、数据中心、金融科技和电子商务五个领域。
中国冬季旅游业大幅反弹,这对努力从新冠疫情中恢复的北方地区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也提振了国内消费。
企业谋求供应链多元化而将供应链转移出中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中期内不会削弱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中心的地位。
中国科技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国际市场。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追求新市场,也是面对国内市场饱和与监管限制做出的战略调整,突显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不断演变。
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1%。这一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私营企业。
旅游分析人士仍对中国公民2024年将进行更多出境游抱有希望。
“数字丝绸之路”在东南亚的未来将取决于中国在前沿技术领域获得主导地位的能力,以及在该地区数字市场中扩大份额的能力。
肯尼亚正与中国讨论,希望通过公私合作模式,让该国陷入停滞的铁路建设重新走上正轨。根据这一安排,中国公司将为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提供资金,以收回投资。
在绝望和全球多重危机发生之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希望的灯塔,为合作发展指明道路,促进互联互通、经济增长和共同繁荣。
中国是世界太阳能组件大国,目前拥有全球80%制造能力。根据Wood Mackenzie数据,到2050年,中国将占全球电力供应50%以上。
金砖国家在解决全球不平等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金砖国家减少了国家间的不平等,通过贸易和投资带动了世界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
中国2023年重新向游客开放,尽管国际旅游复苏缓慢,但国内旅游却出现了繁荣。
显示 31820 条中的 2241 到 2260 条结果
山东港口青岛港外贸航线数量持续增加
上合学子 天津访学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