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盟委员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在布鲁塞尔的声明表示“对英国软脱欧的推测毫无意义,真正可以替代硬脱欧的方案是不脱欧。”然而,不同程度的脱欧方案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
刑事司法是跨国和国际合作的一个敏感领域。 各国有不同的法律传统和法院制度,对“正义”的看法差别很大。鉴于所有这一切,刑事司法合作在欧洲内部和欧盟对外关系中的深化程度是相当惊人的。
第四次工业革命极大程度地造福了人类,但我们也同样期待它的颠覆性改变。在这一剧变中,维护国家中心将确保工业革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蒸汽动力、电力和电子产品。而我们现在正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将一个剧变的时代,为我们创造一套全新的技术。
欧元区银行业联盟短期内已从愿景变为现实,欧洲央行如今是欧元区大型银行既定的监管机构。这已对各成员国中曾被本国监管机构小心呵护的许多大银行产生很大影响。但这个银行业联盟的最终目标是之前确定的“必须打破各银行与国家主权之间的恶性循环”。
2016年一、二、三季度,中国GDP增长率均为6.7%。与“十二五”期间各年经济增长走势比较,增速止降趋稳的特点比较明显。观察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可以看到支持经济增速触底的因素明显增加。
目前我国金融业在“调结构”方面作为较少,需要政府出面发挥“把稳方向、杜绝作弊”的作用。要引导中国金融业不止成为保增长的工具,更成为调结构的工具。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数据,新闻发言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概括是“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四句话。前三句的概括,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和结构层面的指标中已经可以看得比较清楚,对最后一句“好于预期”谈一点看法。
在消费增长初现加速态势的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经济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收入和居民消费持续较快增长仍有压力。特别是部分行业去产能对相关从业人员收入增长的影响以及部分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对部分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等问题应密切跟踪、高度关注。
虽然企业效益在三季度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微观基础仍然需要进一步巩固、结构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从企业层面来看,可以利用当前经济企稳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清理体制机制障碍,更快地推进真改革、释放实质性改革红利: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有实质性进展;二、对于民营企业发展,需要更好地简政放权,约束部门利益、破除地区壁垒,避免既得利益的杯葛。
近期高频数据也已经显示部分原来的热点城市的住房市场开始降温。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后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不会大幅持续回升,且仍面临下调压力。
近期情况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工业领域已取得阶段性实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工业经济整体稳中有升,尤其是自二季度以来工业品价格有了明显回升,企业经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出口增速也实现了由负转正。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发生了多方面积极变化,“稳质两兼”“以稳为先”。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符合经济增长预期,经济由降转稳的条件正在逐步积累。
在影响出口的因素中,既有短期因素,又有长期因素影响。影响出口的短期因素主要体现为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不利于我国出口市场。出口形势越严峻,国际竞争越激烈,企业出口利润越不高。
发展绿色经济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新的经济结构和新的发展方式。绿色经济的发展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试图解决环境问题,积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对于制造业当前的增长状况,无论上升还是下降,短期内的波动对于研究中国制造业状况有一定意义,但从根本上看,中国制造业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首先,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短期和长期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都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虽然产能过剩、质量不高、效益下滑等短期问题有所解决但没有根本解决。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等长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日本、德国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他们在不同时期适时调整战略政策和进行产业升级的结果。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已进入“供求基本平衡、城市深度分化、风险快速积累”的新阶段。在过度宽松的金融市场环境和货币信贷条件的推动下,一线城市和部分二三线城市出现了房价高位过快上涨问题,房价水平已经背离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住房市场供求状况的基本面,投资投机性需求大量出现,泡沫风险加速积累,迫切需要采取稳妥的政策措施有序释放风险。未来一段时期防范和应对泡沫风险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目标和首要任务。
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综合对策发挥了难得的明显效果,实现了三季度好于预期企稳的经济“中高速”增长速度,同时经济发展的质效也进一步得到改善。从面对的问题出发、对原因作系统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措施,是这届国家领导集体治国的鲜明特点之一。为应对这轮新常态下的经济下滑,国家经过多次反复,终于形成了比较成熟有效的多管齐下的综合性措施,将对我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的“L”型增长和产业结构进入“中高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预计2017年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仍可实现3%左右的增长,市场内生性投资基本实现触底企稳。投资增长速度有没有触底,何时能够触底企稳,是判断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核心问题。从2011年至2015年,我国投资增速从23.8%持续下降到10.0%,平均每年下降3.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更是从34.2%下降到10.1%,平均每年下降6个百分点,2016年前三季度仍然继续下行,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下行压力,稳投资成为稳增长的重要目标和手段。
三季度GDP增长企稳,造成企稳的动力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特别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显示 31946 条中的 29021 到 2904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