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帮助非洲国家种植更多粮食作物,并打造当地的农产品加工行业,以扭转长期以来的贸易失衡局面。
除他们的母语卢旺达语外,许多卢旺达人还说英语、法语和斯瓦希里语。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打算在这个清单里加上汉语,希望这会在职场中对他们有所帮助。
中国计划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将该国的计算能力提高三分之一以上。此举将使本地供应商受益,并在美国的制裁给中国国内产业带来压力的情况下促进技术自力更生。
本文重点介绍了关于量子计算的一些重大国际性倡议,以及未来它们可能面临的障碍。
巴基斯坦新闻部部长穆尔塔扎·索兰吉10日表示,中巴经济走廊是一个改变传统规则的项目,自该计划在巴基斯坦启动以来,它已经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巴基斯坦人的生活。
中国具备向氢经济转型的良好条件。该国目前正在生产世界上最多、最便宜的电解槽,每千瓦功率造价约为200美元,比欧洲企业的产品便宜80%。欧洲人只有借助政府补贴才能摆脱这种防御地位,并提供与中国一样好的性价比。
现在,在陆地植物每年制造的生物量中,人类要消耗超过四分之一,导致留给野生生物的生物量太少,并使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处于危险之中。研究人员说,为了使地球处于适合文明发展的状态,我们应该使用不超过十分之一的植物生物量作为食物和燃料。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全球能源转型人才的缺口可能会削弱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作出的必要努力。
基因一致性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但它使我们容易受到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新植物病虫害的侵害。科学家认为,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大规模农业有助于预防这些危机。
近20年来,国际社会对北极环境与生态的关注日益加剧,北极治理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与此同时,北极资源的巨大潜力也激发了各国对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兴趣。
本文分析了欧盟加强能源和气候治理体系的五大优先事项。
欧洲新的数字竞争法《数字市场法案》(DMA)试图通过对数字巨头施加一系列积极和消极的义务来遏制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场力量。DMA将赋予欧洲企业用户和最终用户(消费者)被赋予挑战“看门人”(gatekeepers)的权利。
在过去几年超越韩国和德国后,中国有望在今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除了新公路、铁路和港口,“一带一路”倡议还重塑了全球南方国家的能源格局。如果这些中国投资转向绿色能源,它们可能会加速全球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
长期以来,财政激励作用和激励提供一直是创新研究领域。从专利、奖励、采购到赠款,研究重点是这些激励机制不同特征如何促进创新。每种工具有效性从根本上取决于合适性条件。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近期发布《2023年秋季全球经济展望》,预测全球经济有可能软着陆。
国致力于促进服务贸易包容性增长。中国承诺继续采取措施,通过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为开放和各国合作开辟新途径。
新兴颠覆性技术发展迅速,带来许多机会,但同时也带来挑战,引发担忧。鉴于它们的创新性质、技术复杂性和广泛应用,人们应该考虑到随之而来的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问题。技术是中立的,各国应努力就如何负责任地使用新兴颠覆性技术达成一致,并找到适当的手段来管理这类技术。
2023年9月版《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发布之际,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正在放缓,经济不确定性仍在继续。尽管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似乎有所缓解,但前景依然黯淡。
马来西亚相信,中国投资者会将东南亚经济体视为一个可行的生产基地。
显示 31916 条中的 2961 到 298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