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说:“共产主义中国在处理经济繁荣问题上比资本主义美国更明智,这让我觉得很有趣。我认识很多比我聪明的人。难道不应该有这样一个国家,有时在某些方面比我们还聪明吗?”
中国的上市互联网科技企业因为今年的监管整治行动而遭受打击。但这并未导致私募市场的活动止步:投资者仍在涌入中国的许多科技初创企业。
新冠肺炎大流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冠疫苗出口国。现在,该国正利用这一新优势与辉瑞公司和默克公司等巨头展开竞争,在海外积极推广其预防乙型脑炎和肺炎等其他疾病的疫苗。这一扩张标志着中国制药业的迅猛发展,可能会使穷国获得更廉价的救命疫苗。它还将有助于中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软实力。
从历史上看,中非合作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其中铁路、公路和能源项目吸引了最多的媒体关注。然而,对中国的非洲合作伙伴的长远利益而言,技能和教育培训也是中非合作中值得关注的一个关键领域。
美国一直依赖优先考虑武力的政策,这种外交政策视角使中国得以形成了对其增长有利的小环境。战略竞争将中国和美国归类为对手,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在过去30年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对世界脱贫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从1990年到2013年约有7亿人摆脱贫困,占全世界脱贫人口的70%。5年前,中国计划重振并扩大丝绸之路,将促进和平写进规划,这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这让西方更加混乱。
一项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物种减少,鸟类的“歌声”正逐渐变得悄无声息,且不如过去那般高低起伏、悦耳动听。该研究首次大规模地重建了过去25年来鸟类在20多万个地点创造的声音景观。
在大西洋两岸外交政策专家最近召开会议期间,一位欧洲友人对与会人员说,他曾担心美国硬实力走向衰落,后来放心了。不过,如今他更担心的是美国国内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这将对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基石的软实力产生何种影响。他的担心有道理吗?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导致人们死亡的不是气候变化,而是贫困。中国政府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来破坏它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使命。因此,中国的最新五年规划为自己设定的碳减排目标不是以绝对值,而是以单位GDP来计算的。 我并不是中国的粉丝,但很抱歉,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是对的。
中国可能成为能源转型的最大赢家。例如,改用可再生能源将降低中国的战略脆弱性。中国石油需求的70%依靠进口,近年来这一弱点也被称作“马六甲困境”,而改用可再生能源将降低这种脆弱性。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专家认为,电动汽车的碳足迹少于内燃机汽车。ICCT专家在研究报告中对比了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料开采、零件生产、组装和汽车使用,到回收处理所有部件(每个阶段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而且汽油或柴油的生产需要复杂的能源密集型开采、加工和运输,这同样留下碳足迹。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10月发表备受期待的讲话,被吹捧为拜登政府公布对华贸易“新方针”。然而,令包括拜登政府支持者在内的许多贸易政策专家失望的是,这位美国高级官员除了发表含糊声明之外没有提出新政策。相反,戴琪开始落实唐纳德·特朗普留下来的政策。
美国和欧盟10月30日就特朗普政府时期依据232条款加征的钢铝关税达成协议,对欧盟出口美国的钢铝产品实施关税配额管理,330万吨以下的欧盟出口将免征关税,超过部分则仍按232条款征收关税,同时,欧盟放弃对美国的报复性关税。
在地缘政治变化和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欧关系在近两年中经历了二十年来少见的麻烦不断和起伏不定。概括而言,中欧在经贸上的相互依存格局仍稳,但政治和外交摩擦增多;中欧在双边、地区和全球事务上的共识基础尚在,但分歧和矛盾被日益放大;中欧作为战略伙伴的合作空间很大,但被导向竞争甚至对抗的风险上升。
这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时刻。随着各国领导人在罗马二十国集团峰会和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会面,现在是时候将重点从反对为海外煤电项目提供资金转向逐步增加全球绿色能源投资了。在这一领域,中国将发挥领导作用。
气候变化是对各国能否“一边争夺全球主导地位,一边携手拯救世界”的终极考验。如果美国和中国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合作,它们就无法在任何方面合作。
经济的全球化并不仅仅是生产、贸易、投资的跨国流动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全球化已经渗透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领域,任何“脱钩”的想法、另起炉灶的念头, 都是不切实际的,必将受到经济发展规律的惩罚,而首当其冲的往往可能就是那些逆潮流而动者。
《世界树木状况报告》称,全球野生树种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正面临灭绝威胁,从而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生态系统崩溃。
它的名字是“阿尔法世代”。他们是在2010年到2025年之间出生的孩子。到2025年这一世代的人口将超过20亿人,其中许多人将活到22世纪。根据澳大利亚研究员马克·麦克林德勒的说法,这一世代的人将因其对世界的理解和与世界互动的独特方式而载入史册,因为这一代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是通过屏幕观看一切。
仅仅50年前,当北京在1971年10月25日夜里加入联合国时,中国还远不能与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竞争。今天,再也没有人怀疑,美国正面对一个新的“战略对手”,而且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冲突将成为21世纪的重大国际事件。
显示 2256 条中的 921 到 94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