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领域来看,柬埔寨是传统的农业国,柬埔寨的农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占20%以上,农业成为其支柱产业。但与丰厚的农业资源禀赋不相称的是,柬埔寨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偏低,中国农业企业在柬埔寨开展农业投资合作的机遇和潜力巨大。
中国“一带一路”的组成部分——“数字丝绸之路”为柬埔寨开辟了迈向知识型经济的道路。中柬双方实现双赢的同时,金边在东盟的地位也可获加强。
本文旨在协助建立一个分析框架,以便确定女性参与跨境贸易所面临的挑战和障碍。本文的重点是孟加拉、不丹、印度和尼泊尔地区——特别是印度东北地区和西孟加拉邦北部地区,及其与孟加拉、不丹和尼泊尔的跨境贸易。
人们应进一步投资于可再生能源研发,同时尽可能高效地使用煤炭,如注重高能效低排放的煤炭技术。国际能源署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都明确表示如果没有碳捕捉和储存技术,就不可能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
马来西亚“2050年国家转型”计划很大程度上将吸纳现有项目,而不是启动新项目。预算将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总体规划”及其集中当前独立体系的计划提供拨款。但是,坚持到底将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也是难点。
美国应提升交通运输领域基础设施的投资,但是仅在项目上投入更多资金的做法忽视了一个关键趋势:美国正迈向一个新时代,越来越多的议程设定和投资责任落到地方政府身上。许多地方政府在积极应对基础设施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都具备计划灵活性和财务回旋余地来承担更多责任。
中国政府正恢复其对互联网金融的管控,这可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作者认为,北京将继续加强对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这不仅是为防范金融风险和应对合法垄断问题,也是为了让中国的银行们追上它们的虚拟竞争对手。中国加强管控的做法可能会减少某些类型的欺诈或风险活动,也可能再次压制金融行业。
近年来,中国与柬埔寨关系持续向好,两国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在众多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2017年5月10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这份承前启后的重要文件规划出今后“一带一路”倡议的五大发展方向,东南亚古国柬埔寨正处在其中三大方向的交汇地带。
2017年12月,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经历2017年的复苏之后,世界已重拾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世界也期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担当更重要的作用。报告指出,因对全球化不满而引起的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趋势,将是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不利因素。在过去两年,全球化进程遭遇了英国脱欧、特朗普禁穆令、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等事件的屡次冲击,已陷入瓶颈期。
1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开启为期3天的访华行程。对法中双方来说,这都是“开年外交”,在外交议程上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作为中共十九大之后首位访华的欧洲大国领导人,法方的安排有多方考量。在英国“分手”、德国“困手”、美国对欧“撒手”的背景下,踌躇满志的马克龙欲重新夺回法国作为欧洲“领头羊”的地位,在对华关系方面,也要体现法国的“特殊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趋强劲,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为中资进一步“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从加强廉政建设和日常监督入手夯实海外监管,建立和完善与激励机制相适应的监督机制,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已成为国有外经型企业尤其是海外国有建筑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是2015年12月4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宣布设立的,为了推进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拿出600亿美元做支持,其中100亿美元用于成立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我们目前的资本结构,首批资本金是100亿美元,其中80%来自于外汇储备,20%来自于中国进出口银行,今后根据运营情况可补充扩大资本金。另外基金还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在成立初期即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授信资源。
中国和韩国是重要贸易伙伴。韩国总统在2017年12月13日至16日对中国的访问是出于改善双边关系的共同意愿。中韩关系的改善表明,双方的共同利益大于其在萨德问题上的分歧。
本文分析了伊拉克的政治现状和石油天然气发展状态,强调这两种资源对伊拉克未来和经济恢复至关重要。不过,仅靠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不能保证伊拉克经济恢复。2018年伊拉克将进行选举,库尔德地区政府即将上台,潜在的新政府可以抓住这一机遇,解决石油和天然气发展问题的障碍并克服长期挑战。
自杀式爆炸袭击仍是恐怖主义组织实现目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2017年约有623名恐怖分子在23个国家共进行了348起自杀式爆炸袭击。这是自2013年起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发生次数最少的年份。2017年,约有4,310人在自杀式爆炸袭击中遇难,6,700人在自杀式爆炸袭击中受伤。
亚洲正成为可再生能源转型的一主要参与者。专家预测,即便在能源转型的情况下,亚洲仍将是增长最快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市场。区域化石燃料消耗的放缓可能具有重大的市场和地缘政治影响——并表明世界可能正向全球石油需求的高峰迈进。
元旦刚过,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开展对中国的首次国事访问。这也是十九大后,中国接待的首个欧盟国家元首。除了尊重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外,马克龙从西安启程,更让人想到“一带一路”。西安明年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马克龙在大明宫发表演讲时,均盛赞“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
中东一直依赖碳氢燃料的生产,向可持续能源转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发现表明,电力需求的增长会带动中东可再生能源产业迅速发展。本文还指出中东国家需要发展本土技术,努力成为该领域的领袖,从而弥补碳氢经济可能出现的长期衰退问题。
显示 31803 条中的 22581 到 22600 条结果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我的铁路风景”第二季活动优秀文化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