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为中国和印度领导全球气候行动铺设了道路。中印通过采取积极行动大幅减排,展现了它们巨大的能力、承诺和领导潜力。鉴于目前的气候变化领导僵局,世界将密切关注印度在G20论坛和COP23气候大会中在气候行动方面的作用。
吉尔吉斯斯坦政府认识到了自身在中亚地区十字路口上的战略位置,以及该国的国际公路可能产生的经济增长潜力。建设这样的公路网络需要该国更好地利用欧亚关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并提高该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沙特王室有悠久的洗牌历史,在过去就有被认为不适合担任国王的王子被废黜。人们应关注沙特的稳定问题。本·萨勒曼正在沙特这一以保守和谨慎闻名的国家推行积极的改革政策,其经济改革计划虽雄心勃勃,却遭到了抵制。如果沙特难以承受也门战争的损失,或经济改革失利,可能会给他人创造挑战这为年轻王子地位的动机和机会。
近期,安倍在没有经过正规委员会流程的情况下,通过日本上议院推动应对潜在恐怖主义威胁的法案。这一方式可能在备受争议的宪法改革中被使用。虽然安倍制定2020年宪法修订计划,但是很多人推测安倍希望在2018年就实现这一壮举。
中印两国必须了解同尼泊尔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尼泊尔是一独立国家;尼泊尔满足自身利益的做法是正常的,即便这同邻国的利益不一致;尼泊尔的外交政策相信“盟友的敌人并不也是自己的敌人”。这似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目前为止,尼泊尔做得很好。
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一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这对我国建筑领域对外投资带动作用明显。在通信领域,我国已经在国际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通过“走出去”可形成规模效应,有助于推动我国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
近年来,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潮流助推下,亚欧各国建立更紧密合作的意识上升。回顾亚欧会议的发展历程,中国一直是亚欧对话与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早在2014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亚欧首脑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建议共同推进亚欧互联互通,并表示中国愿同地区国家一道构建亚欧大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
世界难民日前夕,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年度全球趋势报告显示,6560万人被迫流离失所——二战以来的最高数字。尽管人们越来越多的提及全球难民“危机”,但拆解这一数字反映出一个更为微妙的故事。首先,6560万人中的三分之二依旧在本国境内。作为境内流离失所者,他们往往比跨越国际边境的人更加脆弱且获得的援助更少。
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碳价多年来一直处于低位,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可能仍将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或者其释放的价格信号是没有意义的。任何价格水平都存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刺激作用(只不过是价格越高,刺激作用越强而已)。
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涵盖了很多行业,包括能源行业和诸多能源密集型产业。该体系的限额分配规定以及欧盟和国家层面的气候政策使得对各行业的要求存在差异。作者认为,欧洲碳排放量的减少主要归功于能源行业。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对不同成员国和行业产生不同影响。
近几周,叙利亚出现了新的战场,即“伊斯兰国”控制的东部沙漠地区同伊拉克和叙利亚代尔祖尔市相邻的边界地带。该地区正成为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和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同美军冲突的战略前线。德黑兰欲借此确保伊朗联通地中海的陆路走廊。
美国近期对“伊斯兰国”的打击是否证明了打击恐怖主义组织的国际标准已发生变化?适用于美国等强国的交战规则是否同样适用于对抗恐怖主义的其他国家(比如以色列)?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近期的采访中将中国称作“大国中贸易保护主义最严重的国家”。虽然对于某些行业而言,中国的外商投资环境不佳,但其贸易保护是适度的,并没有明显高于美国等大型高收入经济体。为了获取入世资格并在加入后履行入世承诺,中国大幅降低了平均法定关税。
特朗普象征性的逆转奥巴马更具建设性的方法不太可能实现其推翻卡斯特罗并给予古巴人民应得人权的目标。事实上,华盛顿采取强硬路线更有可能给哈瓦那的强硬派壮胆,令民间团体领导人、宗教团体和私营企业主的生活更为艰难。古巴政府的最初回应明确表明,不会就政府的社会主义制度做出任何让步。
乌克兰依然需要一股强大的推力来最终摆脱2014-15年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建议通过反腐败改革、私有化、养老金改革,并允许私人之间买卖土地来振兴乌克兰经济。目前正在考虑的重大改革中,土地改革将产生迄今为止最大的经济影响。土地改革将把投资引入农业部门、为银行业创造新的放贷机会并显著改善农村社区。
英语金融媒体对英国退欧谈判十分关注,然而,英国退欧已是次要活动。有关欧洲的重大利好新闻正在由法德两国制造。17年欧盟有着的优异增长表现,和较以往更好的增长预测。基本原则已开始生效,不再只是德国对抗紧缩和银行体系风险。欧盟国家的银行体系变得更为可靠,良性循环正在进行,其增长也转为内驱,而不是受出口驱动。
2016-2030年期间,亚洲基建投资估计为26万亿美元,预计私营部门将占很大一部分。然而,私人基建投资目前仅徘徊在每年630亿美元左右,离需求量有很大差距。为了吸引私营部门,亚洲国家正通过公私合作关系(PPP)来吸引企业投资,转让技术和运营方法。
罗伊研究所调查了澳大利亚人对本国同中、美两国的关系,特朗普时代对美国联盟的态度,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以及移民和澳大利亚庇护政策等问题的意见。民调结果显示:多数澳大利亚人(79%)对世界的方向不满,并对澳大利亚的状况有分歧(48%的澳大利亚人表示不满)。
供电网络已覆盖了世界上大多数家庭,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个例外。在这里,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能用上电。这不仅对该地区生产力产生巨大影响,还导致每年60万人由于使用污染燃料做饭和照明而过早死去。电气化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最为紧迫的社会经济挑战之一。
马克龙认为法国应该与华盛顿保持更远的距离,对俄罗斯赋予更多同情,以及愿意在各类危机中与所有党派对话。马克龙的学习能力很强。他成功来到国际舞台,立场明确地表示他既不会受美国,也不会受俄罗斯的影响。
显示 31816 条中的 24821 到 24840 条结果
上合学子 天津访学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