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带一路是个政治问题,还是个经济问题。第二,一带一路是权力盛宴,还是全民受益。第三,一带一路是朝贡体系,还是现代贸易。第四,一带一路是出售产品,还是打造生态系统。第五,一带一路是利益共同体,还是价值观共同体。第六,一带一路是稳定的联合体,还是潜在的火药桶。第七,一带一路是亚洲人的大PARTY,还是带着欧美一起玩。
尽管中国向高等教育投入了很多人力财力,但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达到了历史新高。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难道这一增长仅仅是我们应该预想到的、自然稳定增长的一部分?这些中国留学生会将他们在国外建立的人际资源带回中国吗?
推动"一带一路",必须正视已有或将来可能冒出来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认知风险。必须确立这样的共识,即丝路是欧亚国家的共同记忆,"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的共同事业,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共商共建丝路,达到共担风险、共襄盛举的目标。
《人民币系列第3部分:离岸人民币发展新动态》,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Joseph E. Gagnon3月30日发布。本文是有关人民币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文章表示,中国正在进一步推动本国金融市场与世界其它地区金融市场的整合。相关数据表明,离岸人民币市场行为正在发生变化,但现在还无法了解这种变化的深度及其持久性。
由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正在全球释放影响力,而且中国和巴基斯坦、俄罗斯、印度和拉美地区频签经贸合作大单子,中泰合作开发克拉地峡项目又似乎不那么遥远。何况,中国以香港公司的名义开发耗资500亿美元项目的尼亚瓜拉大运河,最初也被认为不可能,但现实却是这一工程正在进行中。
在中国披露其最新经济增长数据后,包括华尔街日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美国全国公共电台(NPR)在内的各大机构均在新闻头条中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率跌至25年新低。作者认为,媒体有小题大做之嫌,并指出中国事实上实现了将经济增速稳定在“7%左右”的目标。文章就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
鉴于缅甸的战略位置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外部竞争,面对大国纷纷进入改革时代,缅甸应如何自我定位将对东南亚地区的国际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虽然中美两国长久以来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但是最近几个月来却是竞争居多、合作偏少。中美关系之所以会越来越紧张,背后的主要因素是中国与美国盟友的领土争端,以及不间断的网络冲突。鉴于目前两国关系的总体形势,大家并不寄希望于战略与经济对话,不期望在经济方面的协商能有很大突破。从会后的成果清单来看,这样的预期大致是合理的。
《欧亚大陆再连接之伊朗》,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Mohsen Milani4月30日发布。
布鲁金斯学会专家Kemal Dervis在《德国化危为机》一文中表示,据德国电视一台(ARD)与DeutschlandTREND五月初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的民众支持率从一年前的5%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5%。那么,这一危险趋势是否能够得到扭转呢?去年夏天,AFD的崛起是由于进入德国难民数量激增造成的。
滕建群分析,按照美国的出口限制,除了管制规定,不可能向社会主义国家、敌对国家出售武器装备,但是最近几年,奥巴马已经打破这个戒律,开始跟越南讨论出售所谓的非杀伤性的武器系统。现在看,杀伤性武器系统也会列入到美越之间的军事合作中,已经没有所谓的武器出口限制问题,而更多的美国是为了自己在东南亚战略需要,宁可把这个戒破掉,也要向包括越南在内这些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武器装备或者出售武器装备。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核安全峰会本月初于华盛顿闭幕。该峰会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创意下的产物,而奥巴马离任后峰会是否还将继续尚存疑问。峰会的继续与否对东盟事关重大。
《中国增长放缓带来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余波》,外交关系协会2月25日发布。文章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速如果持续放缓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意味着什么,同时探讨了中国的雄心和影响力。
《伊朗核协议签署后的欧盟-伊朗关系》由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Steven Blockmans等于5月30日发布。报告分析认为,2015年7月伊朗与六大国签署的全面联合行动计划(JCPOA)是中东新兴战略格局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欧盟和美国解除了与伊朗核计划有关的制裁,但其他制裁仍保留。
恐怖主义份子的构成日趋复杂将使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出现新的弱点,而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当局与民众共同的努力。而全球也将在“混乱的和平”新常态中找到新的平衡。而这种新常态将要求民众对广义的安全环境及像新加坡这样全球化的城市国家对其面临的威胁程度有新的了解和认知。
在21世纪前十年,中国通过外交,援助和软实力相结合,从而吸引其邻国,缓和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而在过去五年里,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强烈的寒意。
捷克与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双边关系绝对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整体的地缘政治与大国博弈的最后结果,中国在欧盟国家点穴式的发展,使得中国在欧盟、俄罗斯、独联体国家的发展上占据非常特殊的外交地位,中国不但可以借此平衡来自欧盟、俄罗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压力,而且在欧盟的中部找到自己的真正朋友,同时通过不结盟方式,发展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吸引有兴趣的国家加入中国的倡议联盟,并发挥整体的作用。
在新任头目海巴图拉・阿洪扎达的带领下,塔利班继续猛攻,反抗阿富汗政府,无意让步或开展和平谈判。等待新任总统的美国将做出有关介入阿富汗乱局的决定,包括参与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
《2016年中国经济观察》,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Sebastian Mallaby/Paul A. Volcker12月22日发布。美国次贷危机、欧元危机、安倍经济学的激情与落寞:几年来,世界经济遭受了来自发达国家形成的几大冲击。
《鲁哈尼的连任之路会艰难吗?》由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专家J. Matthew McInnis于6月6日发布。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还剩一年的时间就要面临伊朗选民选举,决定其能否获得另一个四年任期。与美国类似,现在考虑他的当选机会为时不早。总的来说,当前形势对鲁哈尼而言是有利的。
显示 31185 条中的 30981 到 3100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