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项目融资的主要来源是中国政策性和开发性信贷资金。中国对瓜达尔港的多个建设项目已提供了多达7.57亿美元的开发性资金。过度依靠中国政策性和开发性银行信贷给我国本就较为紧缺的“一带一路”资金带来压力,不利于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对政策性资金的依赖会造成项目的运营效率低、投资者需求和实际项目操作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不同市场主体区别对待的政策还会带来普遍的寻租现象。
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构建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带一路”的主要支点,六大经济走廊包括: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这些优先发展的经济走廊将相关6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列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优先和重点对象,有利于打造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互利共赢新格局。
交通正在经历巨大转变—从共享汽车和单车的出现到即将来临的自动驾驶汽车。人们刚开始了解这种变化对城市的全面影响。包括世界资源研究所在内的多个城市和交通组织制定了宜居城市共享移动出行原则。本文列出了这十项原则。
近日,南非新当选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发表了国情咨文演讲。他直率的言论代表该国治理和管理原则发生根本性变化,并为美国与其重修旧好提供了机遇。美国应在接到南非请求且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向其伸出援手。
印度能源公司的收益面临潜在威胁—水资源威胁。印度大多数热电站都用淡水进行冷却。事实上,水资源短缺是印度发电厂供应中断的主要环境原因。对水资源依赖程度和风险暴露度进行投资组合分析是公用事业公司及其投资者了解风险、优化资源并发展有效缓解策略的关键。
近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防长马蒂斯先后同土耳其同级官员会面,国务卿蒂勒森也将出访安卡拉。美国三位高官在一周内先后同土耳其同级官员接触的举动发出了美国在严肃对待美土关系的强烈信号。美土双方须共同努力,及时修复关系。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下,可再生能源在地缘政治中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然其发展前景受限于关键金属的缺乏。在此背景下,中国凭借出色的应对策略,在能源发展中勇立潮头,值得借鉴。
近年来,中国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迅速,社会生活方式发生重大的变革,但变革背后,不乏隐私安全之忧。 隐私保护意识的在社会中的迅速崛起,正加速中国互联网社会道德与法制的建设进程,而人脸识别等新兴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推广应用,也给中国社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加强与中亚的关系,但俄罗斯在该区域的影响力显得无法逾越。通过“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北京向沿线国家作出承诺,每年将投资数十亿美元重点援助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期望取得互利共赢的成果。若“一带一路”倡议落地成功,中国在中亚国家眼中的形象将更为积极可靠。
网络犯罪未曾中断过,也不可能停止。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犯罪对全球经济的重大影响。本文指出,每年因网络犯罪损失的金额从2014年的4450亿美元上升至近6000亿美元,接近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作者认为,这一增长是由于网络罪犯近三年迅速采用新技术,并利用黑市和数字货币造成的。
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首份官方阐述北极政策的文件,具有重大意义。笔者特别认为,白皮书的发表意味着“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有纲可依,有策可循,成为了“指北针”。
国际工程项目交易币种繁多,部分货币汇率波动剧烈,对项目经营及核算产生重要影响,其外汇风险主要表现在经济、会计、交易三个层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中东欧地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区域,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6+1合作”)作为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合作平台,为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不仅有助于中国和欧洲合作,也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
本文认为,海洋环境问题往往是跨界的,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不应成为促进海洋环境安全合作的障碍。因此,东盟与中国之间的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尤为重要。
鉴于提升亚洲核心区域互联互通所存在的各种机会,阿富汗政府欢迎美国的新南亚战略。该战略承诺消除阻碍建设能源、交通、通信领域必要的连通性基础设施的主要障碍。
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的诊断与给新常态时期短期问题的处方似乎是恰当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否增强,生产要素效率是否提高,以及是否创造了新的增长引擎。
本文研究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最大的转型经济体在经济转型期间是如何提高其创新能力的问题。通过使用创新体系的投入与产出指标,以及技术进步在经济转型的不同时期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本文衡量和比较了中印两国的创新能力。
显示 31845 条中的 22261 到 22280 条结果
新华全媒+|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幕
哈萨克斯坦“粉湖”湖区再度开放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官产学研交流活动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