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特朗普为何在就职后选择沙特作为首次国际出访对象非常重要。答案很简单,为了向在后“9·11”时代对美国政策表示不满的穆斯林世界传递“积极信息”。总之,特朗普总统对沙特的首次出访强化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
在本文中,来自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学者分析了中美两国政府当前的共同经济利益领域、两国政府或合作解决经济问题的可行途径,以及特朗普政府攻击基于规则的国际经济体系蕴含的风险。
短期内,外商对制造业的直接投资能够继续为越南提供宝贵的就业和投资,但长远来看,只有当地的中小企业(SME)才能满足经济对创新和生产力的渴求。幸运的是,越南人有创业气质。
本文概述了布鲁金斯学会多位学者关于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对地缘政治、国际秩序、气候变化合作、国内政治、美国经济,以及州和地方领导层的影响的看法。有观点认为,这会严重破坏特朗普总统为建设反恐联盟或动员西方国家解决一些政策问题所做的努力。
6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都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国际交流会议上发表演讲,高度评价了“一带一路”倡议,赞称“该构想具有将多样性地区联系起来的潜在可能性”,并向中方抛出了“橄榄枝”,表示如果条件成熟将进行合作。从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团高调参加5月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到安倍首相首次明确在正式场合明确表达参与意愿,政坛“两巨头”这些动作的背后表明,日本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考虑“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时刻了。
本文的主要论点是,如果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国际贸易法将允许对来自美国的产品采取“边境碳调节”措施,当然前提是这些调整方案设计合理,且不违背世贸组织关于任意或不正当歧视和伪装保护主义的禁止条例。
印度总理莫迪近日对俄罗斯进行访问。在访问中,普京明确表示,俄罗斯与印度的关系是“以信任为基础”的;莫迪也重申印度重视与俄罗斯的关系。然而,印俄两国在战术层面上仍存在分歧。
在经历柏林短暂而富有成效的访问后,中国领导人出席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中国与欧盟间合作的前景似乎变得越来越具象。人们很自然地勾勒出了中欧关系的美好画面,但作者认为中欧之间至少暂时不会有太过惬意的联合。
6月5日早上,孤立卡塔尔的协同行动在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地区及更大的范围内出现。当前GCC地区局势前所未有,但结果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可能的情况是,和解迅速发生,因为有分歧的问题众所周知。但应该明确的是:这是GCC地区的重组及沙特势力的重新巩固,而影响可能远远超出GCC,但具体影响还有待确定。
与气候相关的灾害日益增长是一个全球现象。虽然科学家谨慎的不把任一洪灾或风暴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但这些事件与全球变暖之间的联系是明显的。特朗普政府的退出决定有悖于美国自身的经济与地缘政治利益,也逃避了美国应承担的碳减排责任。
越来越多的公司和政策决策者在讨论“钟摆风险”。钟摆效应对北美整体投资前景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就能源领域而言,许多业内人士担心特朗普政府激进的能源监管转向会激发未来政府同样的行为。能源公司需要长期规划并做出抗风险的资本投资,这样的投资需要稳定的监管环境。
6月初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受到广泛关注。在气候和环境方面,在美国从气候政策承诺中抽身的背景下,中国有机会通过与欧盟的合作来提升形象。
美国经济实力强大,经济增长举措选择余地宽广,在世界发展已经进入21世纪的前提下,仅凭陈旧的几招贸易保护措施应对全球化经济发展大潮的影响,既显得很不合时宜,又起不到提振美国经济的作用。因此说,新形势下要有新思维,零和博弈思想已经落伍了。正确认识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坚持和发展中美贸易的互补性,完全可以找到合则两利的解决问题的正确途经。
近日,国土资源部举行记者会,宣布中国在南海首次试采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取得圆满成功。截至6月2日,中国在南海海域的试采井已经连续从海底可燃冰矿藏产出(甲烷含量达99.5%,平均日产量8350立方米),使中国成为在海底试采可燃冰连续产期时间最长的国家。
自特朗普6月1日宣布退出决定后,中国和欧洲的领导人很快重申了他们对气候行动的承诺。美国的退出也没有带来其它国家效仿退出《巴黎协定》的多米诺骨效应。很明显,特朗普关于气候变化和能源的政策正在损害美国经济的长远前景。
目前,中欧之间几个双边会晤机制和多边会议保证了领导人之间的常来常往。例如,「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中德总理年度会晤等。中欧关系已经形成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三大支柱,各领域交流都已覆盖,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也已经形成。
尽管去货币化的负面影响正在消退,消费税的实施正成为印度经济新的潜在冲击力量。去货币化将继续推动印度经济在中期从非正规转向正规,由于经济稳定朝向新的更有效的平衡状态发展,消费税转型造成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下滑可能只是暂时现象。
过去13年,印度的可再生能源产能扩大了350%,该国还计划到2020年使之翻番,这推动了其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尽管在全面实行低碳经济转型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但印度仍然在维护巴黎协议下的全球道德义务方面作出了重大承诺。
在多位国家首脑、企业总裁乃至美国政府内部高官的劝阻声中,特朗普1日仍坚持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此举对《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意味着什么?一时引发各界关注。此间专家认为,美国宣布将退出《巴黎协定》导致其他缔约国跟风退出协定的可能性不大,但将对国际社会践行全球气候保护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如果关注了托利党在英国大选前发表的民族主义言论,以及欧盟制定的谈判指导方针的话,人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围绕第50条的谈判将会以失败告终。实用主义者应该劝说双方,防止出现彻底谈判失败。但是这看起来不太可能。
显示 31797 条中的 24961 到 24980 条结果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我的铁路风景”第二季活动优秀文化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