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正在举行竞选活动,该国的行政机构将于2017年1月发生改变,在此时探讨美国如何适度参与中东事务至关重要。
近年来,经济的数字化稳步加速。对于这一现象,针对家庭的零售金融服务也不例外。一种关于数据的全新方法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互动的新模式相结合,造就了零售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如此大规模的转型给金融业带来了无数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复杂的监管问题。
相反,如果中国寻求在“一带一路”区域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欧盟成员国的受益将减少,而亚洲则将受益更多。中国的“一带一路”愿景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为中心,在贸易的创造方面,对欧洲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欧盟国家,尤其是内陆国家,将大大受益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东欧和中亚来说同样如此,东南亚的贸易增长也将得以小幅提振。相反,如果中国寻求在“一带一路”区域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欧盟成员国的受益将减少,而亚洲则将相反。中国的“一带一路”愿景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为中心,在贸易创造方面,对欧洲是一个好消息。
考虑到对矿区投资不足可能导致的政治后果,政府为何不把采矿获得的收益进行常规性再投资呢?作者认为,将采矿收入再投资于产区存在着三个问题:不可再生资源的收益是不稳定的;设计粗略的收益共享机制实际上可能恶化而非减轻问题;当地方政府获得更多收益时,他们所提供的社会服务不一定会得到改善。
研究发现,欧盟国家,尤其是内陆国家,将大大受益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东欧和中亚来说同样如此,东南亚的贸易增长也将得以小幅提振。相反,如果中国寻求在“一带一路”区域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欧盟成员国的受益将减少,而亚洲则将受益更多。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导人,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齐聚老挝首都万象。本文介绍了了解东盟经济潜力需要知道的12件事。
2016年9月6日至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总理通伦的邀请,将出席在老挝万象举行的第19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第19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1届东亚峰会,并对老挝进行正式访问。
2016年9月6日至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总理通伦的邀请,将出席在老挝万象举行的第19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第19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1届东亚峰会,并对老挝进行正式访问。在东盟进入后共同体时代后的第一年,中国如何与其他国家一道促进东亚合作取得新的进展,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发展与繁荣,是本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的重要议题。
9月5日,G20杭州峰会期间,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两国能源部门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联手稳定石油市场。可以说,这两个分别来自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的两大产油国,已经意识到了全球油价暴跌对产油国财政的危害性,决定联合行动。不过,两国尚未就限制原油产量和结束生产过剩状态达成一致。
从1979年到201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高达9.4%,人均GDP从419美元增至8000美元。这一时期,全球贸易空前繁荣,带动了资源的全球配置,形成了亚洲生产、美欧消费、中东拉美提供原材料的全球价值链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下,中国多年来扮演了“世界工厂”的角色,通过投资和外贸驱动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国家,中国利用杭州峰会轮值主席国身份积极引导全球治理议题的讨论,努力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从历史演进来看,G20合作机制的发展显示了新兴国家在当前全球经济和政治力量对比中的变化,并深刻反映出新兴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经济秩序构建中地位与作用的迅速上升。
杭州G20受到相当大的期许,不是因为杭州人杰地灵采茶姑娘貌美如花,虽然杭州确实人杰地灵而采茶姑娘的确貌美如花,而是因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低迷,国际政治形势十分涣散,全球意识形态充满撕裂,世界格局走向暧昧不明。G20是个峰会,是个首脑峰会,于是也决定了,这是一个框架性决议的协调机制,不可能对微观具体进行刻画。
中国作为本次G20峰会的主席国,设置“更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为四大议题之一,将投资治理上升为全球战略治理,彰显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借助G20,中国正在推进包括制定全球投资指导原则、摒弃投资保护主义、促进投资便利化、完善全球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以及促进绿色投资在内的一系列全球投资治理框架的形成和落实,为全球投资治理提供新动力。
一场凝聚世界共识、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的G20杭州峰会,首次将绿色金融列入议题,引发国际舆论关注。中国联合英国主持的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向峰会提交的《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就全球发展绿色金融提出了一揽子可供G20和各国政府考虑的可选措施。G20杭州峰会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绿色催化剂。
中国的高速发展就像给全世界提供了「超市」一样的便利服务。美国、欧洲以及新兴国家经济体在享受中国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对自身的改造、为这个转变进行必要的改革。可惜的是,世界主要经济体没有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在世界经济发生巨变的前夕和进程中及时调整各自的「结构」,解决面临的新的挑战。
显示 31606 条中的 29581 到 296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