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如何推动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这是B20关注的焦点问题。全球上半年经济增长排名表中,美国GDP实际增长1.4%,英国增长2.2%,新加坡增长2.2%。再看第31届奥运会的主办国巴西,这块曾经闪亮的“金砖”已陷入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一季度,巴西GDP同比负增长5.42%……上半年保持着6.7%经济增速的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即将召开,这是中国外交历史上首次召开的级别最高、参与国家成员代表性最强的多边会议。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每个中国公民,这一峰会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2016年发生的种种事件表明希拉里2020年竞选时最大的威胁将来自民主党内部。希拉里可能改变对外政策,以缓解本党派左翼份子对她2020年总统竞选提名的威胁。所以,忘记希拉里的鹰派作风吧。为巩固自身在民主党中的根基,她的对外政策可能比奥巴马还要谨慎。
东盟经济合作已经从东盟经济共同体(AEC)2015跨向AEC2025。AEC2025面临的挑战包括:非关税壁垒(NTB)数量增加,政府对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优先于贸易自由化;国家利益和区域利益不一致;国内层面实施的困难性;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澳大利亚联邦警察(AFP)的区域性介入活动必须维护并改善与每一个国家的双边关系。国际刑警组织全球创新综合机构(IGCI)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为亚太地区提供了独特的潜在区域协调机制。考虑到人口普查网站崩溃已经将网络安全推到了公众辩论的最前沿,投资开发这样一个机制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亚投行投资的项目将包含来自其它多边开发银行的共同出资。亚投行或将在项目上占较大份额,并在经济上支持“一带一路”。有关“一带一路”的项目将占主导地位,加强地区和国家间联系的经济走廊执行项目或被优先考虑。另外,亚投行还可能同中国领导成立的新型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亚投行投资的项目将包含来自其它多边开发银行的共同出资。亚投行或将在项目上占较大份额,并在经济上支持“一带一路”,加强地区和国家间联系的经济走廊执行项目或被优先考虑。亚投行需评估由成员国政府和企业提议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国有化绝不是应对英国铁路工业不足的解决方案,应当打破主导市场份额的特许垄断,并开启更多的轨道竞争。除了竞争性铁路政策,政府也应使亏损的网络铁路公司私有化,这样,同一家公司就可以既拥有轨道也运行火车,从而为政府节省数十亿英镑的开支。
为了挖掘水资源潜力、减轻气候风险,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要与对机构的投资和关于水资源开发和使用的游戏规则齐头并进。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的缺水会降低投资盈利,并导致不同群体间的关系紧张。只有采取可持续、包容且更好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埃塞俄比亚才能在发展的新时代中继续利用水资源。
乌克兰近期的一系列改革无人能及,但这些改革并没有给乌克兰人留下深刻印象。确实,改革并不全面,而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急剧下降。9月,乌克兰政府需要一个新起点。但愿它能修复其资产与收入电子申报系统,允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会传唤。
大西洋两岸对防务安排的看法似乎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应该承认并鼓励建设性的变化。若匈牙利和捷克希望欧盟创建自己的军事力量,这是好的进展。这次,美国不应打压这样的倡议。欧洲国家在它们的地区处理安全问题,而非指望5000英里以外的美国,是合乎情理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了解欧元区危机中金融业动态方面起到了开创性作用。IMF是首个承认银行与主权间的恶性循环,并通过阐明银行业联盟的明确愿景作为关键政策响应的公共权威机构。在国家层面,IMF在金融领域所采用的方法在爱尔兰和西班牙是恰当且成功的;在希腊备用贷款安排方面效果有限;而在葡萄牙则不太引人注目。
自由贸易从政治角度总会引起争议。问题在于受益者是无形的,但失意者却近在眼前,这是贸易政治经济学的困扰之处。有效地帮助那些被贸易,或技术、管理方面的变化取代的美国工人,同时确保自由开放的贸易的整体利益,是任何行政机构都需要面对的政策挑战。
国家经济决策者应继续把能刺激总体需求的政策放在首位,如保持低利率、投资基础设施。但各市的证据表明,地方经济发展官员也应更认真地考虑他们想培育的岗位和产业类型,以便为还未享受复苏带来的重大经济收益的群体,尤其是黑人,保留和增加高收入的就业机会。
如今,尽管TTIP的生命岌岌可危,仍有必要强调跨大西洋经济发展是健康的,它创造着每年5.5万亿美元的商业销售总额,并保障了大西洋两岸1500万人口的就业。即使TTIP的梦想燃起又破灭,这一现实依旧是跨大西洋合作的坚实基础。
P2P从来不是一个什么完全的新事物,其所蕴含问题也不完全是因互联网而起的新问题,虽然互联网或加大了信息取得的难度,但其问题本质一直都是金融市场中几十年来的存在,而且因经济发展、市场活跃、观念更新变得矛盾越来越激烈。
全球经济面临着后危机时代的挑战,上一个周期的副作用短时间内难以消弭。从华尔街金融危机起,G7峰会已经失去全球经济协调者的角色。让新兴市场也参与全球经济决策,为破解全球经济的难题群策群力,是G20存在的意义。危机从美国开始,在欧洲激化,继而弥漫全球。危机中,中国是全球经济主引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高达25%。
G20成立本身就标志着,新兴力量的崛起改变了全球地缘格局。在G20之前,G7是协调西方宏观经济政策,从而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机制。G20取代G7,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正式跻身全球经济决策圈的俱乐部,与发达国家坐在同一张会议桌前,也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无力掌控全球经济格局。
显示 31606 条中的 29741 到 2976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