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创新产融合作 助力基础设施发展”,论坛共吸引了36个国家和地区的46位部长级嘉宾出席,以及来自国际金融机构、承包商、专业咨询机构及同行业组织的600多家单位的逾1400名代表参与。
近些年,尼日利亚把新的重点放在农业板块,旨在实现广泛的经济增长,实施油气之外的经济多样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改善食品安全。随着政府不断的承诺要振兴农业,一些面向农民和大型农业生产者的新政策和项目相继出台。
印度总理莫迪一直在大肆宣扬重振该国的外交政策。通过无数次的出访,莫迪重启了与大国间的交往,并同时与远近不一的邻国维系联系。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用生在第七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演讲。他认为,无论是世行、亚行这样的多边开发机构,还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这样一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都在基础设施建造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开幕式上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为了维护某个或某一小部分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推动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展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美好愿景。
尽管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价格在过去一年大幅下跌,拥有天然资源储备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依旧是一个优势。近期在东非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被广泛的认为是积极的发展态势,因为这些储备如果能够管理得当,可能会促进东非国家的经济增长。
中国债务,特别是公司债的飞速上升引发担忧:中国是不是难以避免银行危机,这会不会进一步降低经济增速,对全球经济造成很大程度的负面外溢效应?这种恐惧是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一些投行近期的预估。事实上,尽管公司支付不起债务意味着金融风险上升,但中国离银行危机依然还很遥远。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走出去”高峰论坛是京交会的品牌项目之一,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累计签订合作意向200多亿元人民币,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第四届京交会中国国际经济合作“走出去”高峰论坛,主题是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十三五”规划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经过两年多来的不懈努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经济效益正在显现。
《缅甸和尼泊尔的不平等、贫困和工会--包括与丹麦的比较》由丹麦国际事务研究所专家Neil Anthony Webster和Ole Therkildsen于6月2日发布。该研究报告对尼泊尔和缅甸的不平等现象及工人的不平等经历进行了调查,并与丹麦进行了比较,提炼出了不平等的某些关键方面,尤其是将它和贫困问题联系起来的重要性。
英国驻美国大使Kim Darroch5月25日在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表示,欧洲面临着一场压力测试,压力来自于“好战”的俄罗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移民的历史性涌入,失业率高企,欧盟机构信任度处于低位。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移动互联成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成为了助力企业发展的新工具,传统行业相对封闭的体系逐渐瓦解。而如何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为企业开辟一个安全的通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鰲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在京交会“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发展大会上表示,未来5年,在“一带一路”的亚洲国家当中就将有5万亿美元(约为39万亿港元)的投资潜力,国际贸易下坡的情况下,这就是难得的投资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比中国低,基础设施落后,并且一些国家主权信用状况不佳,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等各类风险将长期存在。和跨国企业的合作要推进,和国内国际智库合作开展针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别研究也是必要的。
技术的巨大进步令人振奋,企业家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并给广大地区带来了发展潜力。但是,取得进展并没有那么容易。随着数字技术扩展至经济的相对未开发领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重大的挑战。
近期布鲁金斯非洲经济增长倡议项目举办了系列圆桌会议,旨在识别、管理以及缓解非洲主要发展风险。这次会议对当前非洲面临的外部风险,也即是商品价格下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外部债务上升问题,进行了讨论。
自两年前石油价格进入下降通道以来,全球石油价格近期首次上涨到至50美元/桶,似乎预示着这轮价格探底已经结束。作者认为,从过去两年的石油价格动态中,可以获得重要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在防止或解决未来能源中断方面。
印度遭遇严重干旱,截至4月底,受灾人数高达3.3亿人。学校停课、火车送水、应急减灾措施也已到位。作者认为,这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印度各邦是时候从长远出发进行水量调配与管理了。
李子彬指出,沿线省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时要加强协调,不能都做“一带一路”核心区和龙头;要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法律、金融制度等标准不同带来的风险;中国推进“一带一路”要做到资金支持与利益协调相结合。
南亚处于以下几个因素推动的地缘政治变革之中:中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崛起,及其在欧亚大陆为增加商业和外交影响力所作出的努力;印度的崛起,及其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做出的努力;以及美国为解决这一区域新权力动态做出的大战略调整。
英国能源市场与欧洲邻国深深的融合在一起,把英国从欧洲能源网络中剥离既不可能也不可取。英国不可避免的会在一定程度上继续遵守欧盟市场、环境与管理规定。本文审视了英国退欧后英国与欧盟关系的五种可能模式及相关风险与平衡。
显示 31598 条中的 30461 到 3048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