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一直伴随着风险走过了三年四年五年,从P2P来说,我们国家从2007年开始引进了P2P,或者说我们自身的已经涉及民间金融引导到了P2P的这个层面来了,所以互联网金融既是一个外来的物种也是一个内生的物种。P2P网站的风险很多是因为我们原来的民间金融就已经有了,不能赖在互联网金融身上,我一直在强调这一点。/
智库整体看来仍是现代中国的新事物。现在智库行业很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代中国市场经济的早期,国企效率不高、加速整合,私企跃跃欲试、良莠不齐。各种乱象层出不穷,当属一般性的事物发展规律。诚如那句老话,发展出现的问题,只能靠发展来解决。
海自贸区去年成立以来的进展再次说明,大部分西方媒体仍然没有理解中国经济政策和中国过去30多年为何能成功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因此,有必要从自贸区的意义及应从自贸区吸取哪些理论性的教训这两个角度,分析其进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退休政策方面做出了战略性安排,即“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近些年,中国智库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业内公认,目前国内约有2000家智库。相比国内多达20万家各类“研究机构”的数量,智库的“小众性”、“功能化”在业内取得了理念的共识,很明显是受中办、国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影响,即智库已被定义为“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然而,智库到底要有多少资金投入?国家财政承担怎样的责任?目前中国智库界并没有普遍的、共识性的认识。
考虑到美国小型卫星公司的低成本发射需求,美国国内没有相应的发射设备。此外,基于美印两国整体的政治关系,美国应重新评估对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的限制。
每逢春节,与“过年”相关的话题总是全民关注的热点。猴年春节,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话题――手机上的红包大战。
从“文化经济学”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读心、暖心、交心的过程,也是打造经济与文化精品的过程。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一带一路”最大的魅力或许在于,它能够激发沿线国家分享中国文化的冲动,这种冲动能够使中国文化行走起来,使“一带一路”拥有温度。这需要我们以开放的视野、谦虚的精神、合作的态度,打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痛点,最终抵达文化与文明交流的高点。
当然,建设“一带一路”须遵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理念,开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新文明(绿色丝路)。“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中国是世界最大贸易国家,却奉行不结盟政策,提出与作为海上霸主的美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这就要求中国提出21世纪海洋合作新理念,创新航运、物流、安全合作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权、共建共享港口等方式,推进海上与陆上丝路对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还是建立未来新型世界格局的东方智慧结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不忘本来、以史为鉴,弘扬丝路精神、开辟美好未来。
日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京成立了“国际战略投资研究中心”,并同期举办了首期“一带一路”战略投资沙龙。该研究中心是通过校园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的新型智库,旨在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那么,这个新型智库到底“新”在何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出阐释。
“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展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随着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正式落地,中国有望迈向新的"资本输出"时代。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亚洲在贸易一体化进程和全球生产体系中正面临更加突出的挑战,亚洲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联系不紧密,交通基础设施不联不通、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等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实施“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亚洲基础设施互通互联,通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推动更多的中间品和最终品由出口发达国家转入本地区,扩大亚洲内部市场,使得亚洲发展获得更强大的内生动力,加快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尽管英国退欧确实增加了金融波动的风险,但英国退欧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很小。从地缘战略视角而言,中国似乎是英国退欧的大赢家。欧洲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可能会降低,可能专注于协商英国退欧、控制移民、维持欧元区完整等内部问题。
煤炭是亚洲的主要能源,而中国与印尼分别是其主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多年来,中国与印尼维持着巨大且互利的煤炭供求关系。然而,2015年,中国―印尼煤炭贸易由于两国新的政策和经济诱因而直线下降。
《英国退欧对能源与气候政策的影响》由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Antony Froggatt、Thomas Raines和Shane Tomlinson于5月26日发布。文章认为,英国能源市场与欧洲邻国深深的融合在一起,把英国从欧洲的能源网络中剥离既不可能也不可取。英国不可避免的会在一定程度上继续遵守欧盟市场、环境与管理规定。
巴黎气候协议使能源决策者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在满足民众的能源需求的同时朝着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迈进。每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不同,除低碳化外的许多其它因素亦将塑造能源行业的未来。本文论述了能源技术、投资和地缘政治的关键趋势将如何影响欧洲和世界的能源政策决定。
通过对越南中小企业专家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该国在过程与产品创新和国际化决定中高度的持续性。对于非微型企业,曾经的国际化对过程创新具有积极效果,但曾经的过程创新对国际化决定并没有太明显的效果。在这类企业中,过程创新和国际化决定间有相互依赖的迹象,但国际化和产品创新之间却并无明显的相互关联。/
中小企业是亚洲经济的骨干力量。亚洲超过98%的商业活动由中小企业支撑,他们还为该地区的私有经济提供了三分之二的就业机会。因此,亚洲的经济成功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支持措施至关重要。
显示 31204 条中的 30581 到 30600 条结果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波兰瓦津基公园展出树枝雕塑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