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种种原因,石油价格出现了进一步的下滑。这些因素包括中国能源需求下滑,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以及核协议后,伊朗石油生产恢复,全球经济放缓以及为了防止气候变暖,削减化石燃料消费,进一步降低了需求前景。
《南亚水资源、生态系统、能源跨境合作》一文中表示,南亚国家共享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河床--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和印度河。这些河流及支流流经七个国家,为10亿人口提供水资源,灌溉数百万公顷的田地,并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文章指出,尽管南亚各国政治和经济各有差异,但围绕水资源的合作是可行的。
中国香港和内地都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解决其房地产市场的房价问题。通过分析中国香港和内地的住房市场及住房政策,本文发现由于土地供应量有限,两地都面临住房支付能力的问题,而解决方式也不尽相同。
2015年对全世界未来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分水岭,许多标志性的事件在这一年中发生,12月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给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会以应对本世纪最大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巴黎签订的综合气候协议是一项宏伟的任务,其成败由一系列重大因素决定,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足额的资金支持。
亚洲开发银行(ADB)的一项独立研究评估称,亚太地区国家在扩大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方面的潜力十分巨大。在经济,货币和关税同盟一体化方面,该地区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但经验表明,除简单的贸易之外,亚洲一体化能够更好地应对经济增长放缓,不平等现象加剧以及失气候变化等问题。
从医30余年的泊头市医院骨外科医生王振玲告诉我们,牙齿变黄和骨质脆弱是因为饮用水中的含氟量高。
冷战结束至今已过25年,尽管世界地缘政治争斗仍不时显现,而且在中东、乌克兰等地还很激烈,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各国对经济转型成功的渴望仍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制约大国间的任何战争冲动。可以说,当前的国际竞争正在转向地缘经济博弈为主的时期。
难民危机是今年的核心话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有可能都要面临这一问题。我们已经收到了一些直言不讳的警告,随着气候变化的持续,目前的难民危机可能只是一个更大的、不间断,未来降临在欧洲的“气候难民”的预演。这些预测是惊人的、并且具有误导性的,因为他们没有提到这一事件的核心问题。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时代?外部冲击、内部斗争和政策变化》由英国国家发展研究所研究员Wei Shen于6月8日发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2014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近30%,超过了美国(15%)和欧盟(10%)的排放量之和。
随着中国崛起对国际事务进程造成了持续性影响,欧洲开启了集体主义历史的新篇章,欧洲-中国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而且要复杂得多。要了解这些复杂性,需要对中国和欧盟国家之间各种国家层面双边关系和利益进行精确探讨。本文首次从欧盟成员国角度,对欧洲-中国关系进行了重新整合和解析。
《发展中国家是否可以利用税收来缩小贫富差距呢?》由英国国家发展研究所,Bruno Martorano12月2日发布。Bruno Martorano对于拉美国家的税收政策如何成功地解决区域内的收入平等问题,进行了概述。最近十年,拉美国家在减少不平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成果。
《发展中国家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研究员Chris Hoy2月9日发布。2016年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战略的开局之年。为了能在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标,国际社会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助力低收入国家的发展。
美国多年来奉行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把中国与国际秩序“绑定”,其着眼于加强而非颠覆美国的权威。而中国的对外政策变化表明,它决定有选择性地采纳和塑造国际秩序中符合其利益的方面,同时规避不利方面。这证明中国对大国行为规则的洞悉比西方战略家预料的更为敏锐。
美国兰德公司国际问题高级分析师蒂姆?希思的文章称,中国日前决定将与周边国家关系提升至比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关系更重要的地位,反映出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对西方干预其利益的容忍度可能降低,对维护核心利益更加自信,并对改革现有国际秩序提出要求。
油价下跌已经对世界经济局势带来深远影响,也将影响地缘政治。沙特和其他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官员的声明显示,低油价会成为趋势,在60-95美元甚至更低区间波动的油价会延续到2015年甚至更长时间。
《中国需要扩大外交朋友圈》,加图研究所研究员Doug Bandow4月27日发布。文章分析了正在崛起的中国与朝鲜、巴基斯坦、赞比亚、泰国、俄罗斯等国的关系。作者认为,鉴于中国当前的国际实力,它即使不需要正式的军事盟友,也需要更多的朋友,但中国已经发现金钱也不能保证真情。
奥巴马政府很自豪的最终确定了12个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国家,这是可以理解的。通过大幅减少贸易壁垒,这一新措施肯定会扩大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前景。事实上,专家推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可能是一个富矿,尤其是对越南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来说。
美国比以往更加深入地介入到中国与其邻邦在南海的领土争端,这尤其表现在中国与菲律宾的争端上。而且近年来美国对菲律宾的无原则的偏袒加剧了中菲关系恶化,这是美国战略上的愚蠢行为。保持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并防止这个崛起大爆发冲突是美在 国战略上的愚蠢行为。保持与中合作关系,并防止这个崛起大爆发冲突是美在 国战略上的愚蠢行为。保持与中合作关系,并防止这个崛起大爆发冲突是美在 国战略上的愚蠢行为。保持与中合作关系,并防止这个崛起大爆发冲突是美在 国战略上的愚蠢行为。保持与中合作关系,并防止这个崛起大爆发冲突是美在 国战
中国倡议的亚投行在筹备的关键节点上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阻挠亚投行的小动作则接连遭遇抵制。在国际舆论看来,前者代表着中国外交战略的成功,后者代表着美国重大战略失误。更有舆论认为,这是中国向美国的国际主导地位发起的挑战,中国正在改变世界格局、重构国际秩序,俨然已成为“领导型大国”。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Simon Johnson在《英国退欧,美国从中受益还是受害?》一文中指出,英国投票退出欧盟已经动摇全球金融市场,英国中短期经济增长前景被严重削弱,而且此事对欧洲其他地区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显示 31606 条中的 30881 到 309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