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府希望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地位塑造成欧洲―太平洋及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大国。这是对全球实力转移至亚洲的务实反应,也建立在俄中关系日益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俄罗斯政府缺乏金融资源支持普京的亚洲中心政策,因此,该国需要加强与其他亚太国家和东盟整体的联系,为其远东地区吸引更多元化的贸易和投资。
外交关系协会在《中国,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新地缘政治关系》一文中表示,南亚处于以下几个因素推动的地缘政治变革之中:中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崛起,及其在欧亚大陆为增加商业和外交影响力所作出的努力;印度的崛起,及其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做出的努力;以及美国为解决这一区域新权力动态做出的大战略调整。
本文审视了印度采取“东向行动政策”的动因及该政策迄今所取得的成就。文章还勾勒了该政策未来的前景,即在地区内外推动印度在战略、安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利益,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布鲁金斯学会专家Paul Gewirtz在《中国南海的法律限制》一文中表示,中国南海是一片拥有140万平方英里的巨大海域,周边各国人口大约有20亿人。大约世界航运的三分之一经过这片水域,它还提供了大量的食品,并且海底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环境危机是中国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最为紧迫的挑战之一。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达10%,但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公众健康为代价的。
《南亚地缘政治变动给印度带来重大挑战》由CARNEGIE INDIA专家C. RAJA MOHAN于5月31日发布。文章指出,扰动南亚各个角落的新的地缘政治变动给印度带来许多重大挑战。首先,印度不能再奢望该地区是它的“后花园”,必须认识到它在该地区对领先地位的追求与中国在南亚日渐壮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之间的分歧不断扩大。
为了应对有所增加的海盗及海上抢劫事件,东南亚国家颁布了加强域内海上安全的法律。然而,进一步的措施仍有必要:印尼应动用国家海岸警卫队;区域内国家需对海盗和海上抢劫的陆上根源进行打击;域外国家应加强能力建设支持;而东盟应在抗击海盗和海上抢劫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面对本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应对中国崛起,美国领导人仍然没有制定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但是,随着奥巴马总统在2月15日-17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与东南亚联盟10国领导人举行为期两天的峰会,这一局面可能会发生改变。
西方国家认定俄罗斯背信弃义,却对俄罗斯遭背叛的感觉关注甚少。“大欧洲”设想以失败告终,这在俄罗斯已达成共识。随着经普京改革过的“亲西”平台的坍塌,反对派获胜,俄罗斯必将准备与北约进行军事对抗。
7月3日在巴格达发生的自杀式炸弹袭击表明尽管“伊斯兰国”的实体力量被削弱,其行为却更加可怕。随着该组织的思想传播至全球,许多支持“伊斯兰国”的东南亚极端分子可能回到祖国发动袭击。
德国总理默克尔6月12日起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已是她任内第九次访华。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在默克尔访华前夕表示,中德关系已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中德关系处于最好时期,不仅体现在双边关系的成熟,更体现在中德关系的三重引领作用上。
欧盟安全研究所专家Sebastian Hornschild在《中国在中东:不只是关于石油》一文中表示,面对美国在太平洋日益增强的军事存在,中国正在努力巩固其地缘战略地位。中东是北京"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月份,中国发布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详细介绍了中国在该地区的计划。
当今时代,很容易受骗。地缘政治喧闹、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纷至沓来以至于我们没有时间退一步思考国际事件。在这种焦躁的气氛下,一些认识深深根植于专家以及国际公众舆论之中。尽管它们很流行,但其中不少是错误的。
兰德公司国际安全与防御政策中心主任Seth G. Jones在《阿富汗战略反转》一文中说,未来12-18个月,阿富汗政治与安全形势会严重恶化貌似是合理的。更具体而言,喀布尔现在的民族团结政府可能会因阿卜杜拉背叛、严重的经济危机、并行政府的建立,或一场政变而崩溃的风险增大。
鉴于中国的股市在经济中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最近出现的中国股市泡沫不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太大影响,但对政治方面的影响却是很大的。面对中国股市泡沫,中国政府近乎慌乱地对其进行管控。一些对此抱有消极态度的人认为,这次的股市问题再次证明,由于房地产市场过度扩张和债务水平不断攀升,一场金融危机不远了。
6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华进行国事访问。今年恰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此访时间不长,分量很重,凸显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高水平运行的基础上,仍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由于亚太各国能源、经济对于该航线的高度依赖,以及这条航线上各国利益相互间的紧密关联,一旦在马六甲海峡出现通航困难,受影响的将不单是中国的能源安全,更会影响整个亚太、甚至世界的经济安全,没有国家都会有动力这样做。 /
欧洲并不需要一个统一的核心,它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恢复欧洲一体化信心的核心协议。欧盟的规模和多样性需要灵活性。然而,在这样一个政治变化与离心力空前的时代,一个注重于开展实际行动,分享资源,分担责任和风险的核心协议才是基本。
美国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中东问题研究员Kristian Coates Ulrichsen在《英国退欧对海湾合作委员会意味着什么?》一文中说,关于英国欧盟成员国身份的公投结果令人震惊,已在英国引起二战以来无与伦比的政治与经济混乱。英国首相卡梅伦将在9月2日前移交大权。
显示 31586 条中的 31261 到 3128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