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其中存在的“痛点”更值得我们关注。目前,“一带一路”的“痛点”就是未来工作的要点和突破口。
2015年3月,英国,法国,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宣布他们将作为创始成员国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这一由中国主导的多边组织倡议,旨在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建设项目提供资金。
本文基于国际物价比较(ICP)项目2011年的数据,采用两种模型估算了人民币的被低估程度,结果出乎意料:2014年人民币已不再被低估。这或许意味着中国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即将结束。
巴西联邦共和国,通称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六,是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尽管中国对巴西的投资可能遭遇一定的政治经济风险,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中巴双方加强经贸合作,特别是在90年代以来中巴双方达成一系列对华投资合作的保护政策协议的背景下,中国加大对巴西的投资是大势所趋。而随着巴政府逐步扩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和贫富差距的调控,以及政治民主化现代化的发展与中国“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中巴两国定能共同管控风险,为中巴经贸关系稳步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自世纪之交以来,在韩国与其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已经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FTA)中,韩国与中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可能是贸易最大的。然而,按照贸易和投资政策的深度和自由化程度而言,这并不是最好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伊拉克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民族和宗教问题错综复杂。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不容乐观,尤其是伊拉克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存在外来投资的安全基础;此外伊拉克北部由于中央政府与库尔德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也对外来大规模投资造成了一定的干扰。伊拉克国内的石油资源丰富,需要我们认真的分析当前的伊拉克国内局势,规避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
中国股市最近经历了大起大伏。为何如此?因为中国政府在最近几个季度都在积极鼓励投资者向国内股市大幅投资。
匈牙利是一个位于中欧的内陆国家,国土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东北部是喀尔巴阡山,主体部分是多瑙河冲积平原,并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匈牙利的政治风险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第一,匈牙利执政党联盟独大,集权倾向明显,内部隐藏动乱危险。第二,匈牙利执政党的民族主义倾向挑战欧洲的主流价值观,有被欧洲边缘化的危险。第三,匈牙利对外政策被认为是"亲俄"的,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忧虑,甚至了相互采取了不友好的措施。
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2.5%,扭转了多年来的升值趋势。这种贬值已导致一些关于中国是否已经放弃让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政策的质疑。正如我们在我们最近的文章:2014年政府外汇和资本账户改革中在指出的,这一走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元强势造成的。/
沙特阿拉伯王国地处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东西分别被波斯湾、红海相围,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处。周边接壤或临近的国家包括也门、阿曼、约旦、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沙特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和剩余产能均居世界首位。同时,沙特也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和消费市场,是世贸组织、二十国集团、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
新加坡拥有闻名于世的天然良港,是著名的国际大洋航线枢纽,是东南亚的航运中心,起着沟通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海上交通的作用。中新经济走廊是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跨国陆路经济带,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
中国处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中期阶段,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数据表明,虽然中国货币只是世界第五大常用货币,仅占全球支付百分比的2.5%左右,但是中国货币使用量不断增加。
2012年,日本与印度建交60周年。1952年建交后,两国关系度过了一段短暂的蜜月期,然而,冷战的爆发阻挠了两国关系继续向好的发展。2000年后,两国关系随着双方世界观、利益与目标的加速融合而日益修复。换而言之,两国在经济议题和对中国的政策方面结成了互相依存的形式伙伴关系。
自8月份以来,中国汇率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最终的目标是明确的:最终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制度。但是如何到达那里?停止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转向一篮子货币计划,扩大干预范围,从而建立更富灵活性的汇率制度。中国和国际货币体系都将从中受益。本文对过去一年,为了创造这一机会,中国所采取的行动进行了分析。
现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对中亚外交又进入新的时期,其标志就是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及其相关政策与具体措施。尽管中国有着良好的中亚外交成绩单,但由于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幻莫测,使得中国在中亚的存在面临很多风险与挑战。
如果对中国政府的改革计划评分,我认为可以打满分。随着中国经济向新的增长模式转型,经济增长率可能会有所降低。当然,所有人都意识到,经济改革需要时间
中老两国应更多加强人文交流,两国民心相通将促进“一带一路”加速“陆锁国”变“陆联国”。老挝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已成为老挝仅次于矿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中老两国的旅游业。无论是加强中老两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能合作及农业合作,都需要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在“一带一路”支持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的过程中,保留老挝原生态风貌。
俄罗斯政府希望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地位塑造成欧洲―太平洋及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大国。这是对全球实力转移至亚洲的务实反应,也建立在俄中关系日益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俄罗斯政府缺乏金融资源支持普京的亚洲中心政策,因此,该国需要加强与其他亚太国家和东盟整体的联系,为其远东地区吸引更多元化的贸易和投资。
外交关系协会在《中国,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新地缘政治关系》一文中表示,南亚处于以下几个因素推动的地缘政治变革之中:中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崛起,及其在欧亚大陆为增加商业和外交影响力所作出的努力;印度的崛起,及其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做出的努力;以及美国为解决这一区域新权力动态做出的大战略调整。
显示 31902 条中的 31281 到 31300 条结果
内蒙古二连浩特:中蒙口岸交流繁忙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人气旺
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开幕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