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中国获取美国设计的人工智能芯片将适得其反,因为这会促使中国更高效地开发和部署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能力与生态系统。
中亚国家认识到推动经济增长需要多元化合作。对于日本和美国而言,应该在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与中亚国家进行合作。
中国推出了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驾驶拖拉机——鸿鹄T70。这款创新产品同时反映了中国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是对新技术的依托,二是农村地区的发展。
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同意进行实质性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讨论尚不确定,但中国逐渐开始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的治理。美国将如何选择,仍有待观察。
然而,尽管中国农村社区组织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态度积极,但资金与专业人才的短缺仍是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国正转向以非传统安全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强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与数字治理等议题,与美国的单边保护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媒体对美国与经济巨头的互动和大交易的关注掩盖了特朗普关税的另一个方面,即对亚洲一些最贫穷国家以及非洲等世界其他地区征收高额关税有可能彻底摧毁这些本就贫困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它们大多根本没有能力从美国购买更多商品。
中东地区改善城市环境的需求十分紧迫。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占比和城市人口增长率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在中东地区参与数十个智慧城市项目。
巴西人对中国的好感度从2024年10月的34%跃升至今年8月的49%。同时,巴西人对美国的积极评价下降至44%。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东南亚国家正逐渐向中国靠拢。
尽管印度人口优势日益凸显,但至少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仍将是最大的自然资源消费国。
尽管日本本土矿产资源匮乏,但其在从电子设备等城市矿山中回收关键矿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确保冶炼能力已成为日本经济安全政策的一个重点。
作者认为,中国从之前的谈判中汲取重要教训,已采取措施避免重蹈覆辙。因此,中方此次可能会坚持达成一项更平衡的协议,这意味着中方将要求美方在放宽出口管制和降低关税等方面做出让步。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并非旨在筑起一堵坚不可摧的墙,而是一个战略性的减速带,是为了保持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而采取的众多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中高端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本土品牌而非西方品牌。
2004年多米尼克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自此,双方关系在多个领域稳步发展,包括救灾、卫生、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农业现代化等多方面的合作。
专家认为,《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指南》受到学术机构、智库和民间社会的广泛关注,被视为中国致力于引导企业在海外履行环境责任的标志。
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民用核技术供应国,重点出口反应堆、燃料及相关辅助服务,正日益成为美国、俄罗斯、法国和韩国等传统核能供应国的替代选择。
中国与拉美的关系依然前景广阔。双方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并未停止,而是正转向一些新的方向。
近年来,中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采取了务实且多管齐下的策略。
显示 31922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