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中,税率降低会带来劳动份额的下降。本文作者研究了印度制造工厂如何在从1998-1999年到2007-2008年间经过调整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问题。
任务未完成——这很好地概括了日本央行在重振该国经济上的进展情况。发生了什么?日本央行接下来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作者在文中追溯并分析了日本量化宽松政策的后果。
中国取消天然气需求部门的价格上限可使系统总成本降低4.4%(年平均节约13亿美元),并将全国平均边际供应成本降低14%;目前的监管环境有利于碎片化的地区天然气市场;液化天然气(LNG)行业(无论进口还是国内)会受到改革提议的不利影响。
据《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将要求同中国开展长期进口交易,这引起了将其它国家排除在公平竞争之外的担忧。对此,第三国或将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扭曲展开低调抗议,以追踪相关商品贸易的发展,将中国进口来源的过往趋势与新现实相比较。
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变得更加强大,并且有证据表明中国已经开始更加坚定地向海外运用这一能量。虽有些方面令全球观察员担忧,但也有迹象表明中国政府认识到其新的全球角色带来的重大责任。
即将爆发的中美贸易战的升级为印度等国提供了一个进入壁垒森严的外国市场的机会。印度对华出口农产品比出口制造业产品更加容易。此外,中国将寻求长期软件合作伙伴,以取代美国的科技企业霸权。印度的软件产业有能力进入更高层次。
无论公司的战略是锐意进取还是循规守成,科斯的理论表明,吸引固定比例的劳动力,允许他们在公司的组织内部流动,比解约和炒人鱿鱼要省钱得多。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很可能将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推动许多国家的发展;无疑,它也将为国际承包商、顾问和专家带来机遇。不过,在他们参与“一带一路”的热情之下,参与各方不应忽视达成合理契约的必要性,其中适当的法律和争议解决规定不可或缺。尽管“一带一路”倡议拥有通过增进贸易往来和深化经济纽带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潜力,然而,它也会带来一系列商业合同和合同执行方面的挑战。
自2011年以来,英国的通胀实际上一直高于欧元区,这种模式与较高的增长保持一致——英国经济经历了更加活跃的经济状况,表现为通胀率上升和增长率提高。自英国脱欧公投后的某个时刻以来,这种一致性似乎已经丧失——英国的通货膨胀率继续高于欧元区,但增长率一直较低。
当今的国际商业环境比以往几十年更难预测和更具波动性,且涉及更多政治因素。尽管管理者越发意识到地缘政治与他们的活动有关,但对许多企业而言,这种见解尚未导致其行为发生变化。为了能够在更加不确定、动荡和政治化的国际环境中运作,欧洲企业必须提升积极响应并扩大地缘政治意识。
一国自身的和整个区域内受危机影响国家的银行部门的直接风险暴露同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银行资本外流有系统性关联。
为实现各自的增长,货运列车和客运列车在同一个网络内相互竞争。因此,印度铁路迫切需要使旅客票价合理化,从而将自身从“财务脱轨”的状况中解救出来。
美国对贸易制裁的威胁使欧盟陷入困境。欧盟必须做出果断的回应。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也是为了保护多边贸易体系的利益,并向美国和其它伙伴表明,贸易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麦肯锡EVI指数由麦肯锡未来出行研究中心(Mckinsey Center For Future Mobility - MCFM)定期发布。该指数对全球15个主要国家的电动汽车发展表现进行了评估。数据显示,2017年注定会成为载入电动汽车(EV)发展史册的一年。2017年全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台。按照目前的增长态势,2020年电动汽车销量有望在现有基础上翻四倍,达到450万台,约占全球总体轻型车市场的5%左右。
本文回顾了关于创新数字技术对未来竞争模式、就业、平等、国际分工和资源效率的影响。文主要的研究问题是:数字革命如何影响工业化的未来?将如何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相对地位?对工业政策有什么影响?
过去十年中,外国在非洲之角的多个港口进行了大量投资,通常是在进行商业交易之后,在这些港口附近设立军事基地。本文探讨了非洲之角的海岸线如何被转变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区域——不仅是由于海上贸易路线,而且还因为其靠近区域冲突——从而吸引了一系列的外国势力。
本文探讨了政策整合对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进程的作用。本文提出一个优先协调和利用管理、保障措施、税务和补贴等协调工具的机制,并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重新调整从资源投入到实现成果过程中的部门职责。作者还提出促进地方政府和私营部门创新的工具。
银行的投资和贷款活动与经济息息相关,这意味着它在为低碳经济转型提供资金支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部门越来越意识到需要将企业和活动的资金流从气候问题转移到气候方案上。不过,它们才刚开始就如何回应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制定策略,事实证明,追踪金融部门的气候进步非常具有挑战性。
实际上,每个人都在说,特朗普正在输掉、投降或屈服于中国。但考虑到一些其它结果,“失败”可能是美国经济的一个胜利。政府谈判代表显然不同意彼此的意见,总统也没有解决他们的分歧。总而言之,政府的行为孤立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与中国的能源贸易能否缓解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的现象?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尽管中国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放缓且初级能源需求增长减速,但石油需求却持续增长。其次,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复兴使美国能源进口依赖性急剧下降。因此,美对华能源出口仍有增长空间。
显示 31922 条中的 21361 到 2138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