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可帮助阿富汗减少对外援的依赖,并为喀布尔和伊斯兰堡提供改善关系的机会。中巴阿三国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将使它们共同受益。
莫迪总理呼吁印度在2019年10月2日之前实现“无开放式旱厕”,此举是向这一方向迈出的正确一步。但是,实现无旱厕国家还不足以使印度变成清洁绿色的国家,印度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美国总体上需要出售不到GDP的3%的债务,以弥补持续的贸易和经常账户赤字。其中,最简单的均衡是世界其它国家购买美国国债的同时,为预算赤字和对外赤字提供资金。然而,外国投资者一直在购买机构和企业债券。这意味着美国投资者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在为美国政府提供资金。
2016年,美国几乎一半的房屋抵押贷款都来自非银行机构,75%的房贷由联邦住房管理局(FHA)或退伍军人管理局(VA)提供。来自FHA和VA等非银行贷款方的超高比例表明,非银行机构破产可能会为政府带来相当大的损失,但是这在房地产改革辩论中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英国与欧洲的关系可被描述为地缘政治悖论。地缘政治格局显而易见,英国是重要而又处于外围的欧洲国度,其悠久的历史既维系着与欧洲的关系,又疏远欧洲。现在的政府不能在重大问题上妥协让步,期望不受任何影响。英国政治阶层如果不能抓住机会,阐明地缘政治现实,那么将会失去英国人地缘政治分析的宝贵成果。
巴西和阿根廷重商政府的出现强调改革和市场进入,可能推动重启韩国与南方共同市场间停滞不前的经济关系。此外,韩国与南方共同市场间贸易协议谈判的公布可能会成为双方合作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印度经济正在将自身封闭起来。此举背后的逻辑就是试图保护国内制造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这种思想是时代的倒退。人们都了解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
在稍作休整、砍掉了政府认为不甚重要的投资项目之后,中国海外投资的大船将在 2018 年重新扬帆启航。在投资力度加大的同时,将主要投向“中国制造 2025”产业和互 联网相关行业,例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
2011年,东盟灾害管理人道主义援助协调中心成立,这是区域灾害响应和管理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其成功经验中可确定区域灾害响应的三个要素,即政治意愿、运作能力与情感纽带。
未来几年,十多个中等收入国家很有可能会逐步过渡,脱离多边优惠援助。人们有充分理由担心,包括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在内的这些国家完成过渡的过程会很艰难。真正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是否比之前已完成过渡的国家更脆弱、更难转型。如果是这样,多边援助机构是否应该调整其过渡政策?
近日,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在一场讨论会上提出了东盟“单一数字市场”的构想。他表示,东盟愿意为数字领域的企业提供机会,并正在努力制定监管框架。
如今包括很多加密货币在内的区块链技术的种类是惊人的。新兴公司和IT企业不断降低加密货币全球转账所需的速度、成本和需要花费的精力,同时提升交易能力,提供超越支付功能的服务。本文探讨了市场资本化方面的十种大型加密货币,并解释了深层技术的运行原理。
近20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快速经济增长减少了贫困,并为4.2亿人口中的很多人带来了繁荣。很大一部分增长依赖于自然资源,对这个次区域的一些国家来说,自然资源带来的财富占到一半。但由于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森林砍伐、自然资源过度使用和大量废物的产生,"先增长,后清理"的方式加剧了环境恶化。
据亚洲开发银行(ADB)预测,2016-2030年期间,东盟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需达3.1万亿美元。普华永道新加坡亚太地区资本项目及基础设施主管Mark Rathbon等撰文指出,东盟目前的基础设施支出增长率远落后于达成上述投资目标所需的增长率,导致基础设施差距不断扩大。
澳大利亚罗伊研究所网站近日发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者伊丽莎白·布坎南(Elizabeth Buchanan)一篇题为《解冻北极的海底光缆》的文章,称中国利用数据"丝绸之路"的建设大举进军北极。作者声称,中国拟参与的跨北极海底光缆工程将赋予中俄对全球电信的潜在影响力并因此带来严重风险,此外该工程还可能存在有关光缆所有权及其运营的法律争议。
本文作者探讨了英国再次恢复欧盟成员国身份可能适用的新条款和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一体化、真诚合作、金融贡献、专门机构、市民权利、司法和内政、难民政策、金融行业,和防御合作等。
委内瑞拉石油工业的进一步瓦解可能令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协商工作更难以进行。在混乱的背景下,美国需考虑到改变一系列正在执行的能源政策可能带来的风险。当谈及能源时,特朗普政府需要放缓打破传统的脚步。过去某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有助于实现本届政府设定的能源主导地位目标。
东亚经济体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持续上升可归咎于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化与技术改革高速发展产生的不平等效应。
目前大数据发展已经成为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数据的支持,似乎已经成为共识。一些“一带一路”大数据的门户网站或专业网站也纷纷出现;有关“一带一路”安全投资指数或国家治理指数的概念也相继推出。
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的新型全球治理观等理念,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体现了整体性思维下的新全球观,超越了传统上狭隘的民族国家概念和意识形态分歧,摒弃了零和博弈的丛林法则,迥异于西方个体本位的思维方式,从人类社会高度相互依存、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视角理解全球秩序。
显示 31852 条中的 22141 到 22160 条结果
新华全媒+|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开幕
哈萨克斯坦“粉湖”湖区再度开放
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官产学研交流活动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