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的基本事实和大量证据都表明,继续深化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融合实际上符合两国利益。同样在国家安全领域,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三个北美国家必须继续扩大合作,帮助彼此推进法制、正义与公共安全。
随着近些年来中非经贸往来不断加深,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增长快速。对企业而言,在非投资经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规避风险,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经营好在非洲的公共关系。
交银国际2017年在港交所挂牌,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中资银行系券商。10月,交银国际董事长、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谭岳衡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国际化应该是香港融资市场发展的方向,而“一带一路”恰恰给香港融资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给予屋顶太阳能的各种补贴和其它优惠措施创造了一种投资偏差——大约是屋顶太阳能系统成本的20%。这种偏差以损害低收入阶级为代价,补贴了富人和上层中产阶级。支持推广太阳能技术的政府官员应考虑减少给予屋顶系统的优惠措施,而相应的选择向公用事业项目进行投资转移。
大自然保护协会、世界资源研究所和其它机构的最新分析估计,停止砍伐森林、恢复森林和改善林业实践每年可有效减少7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消除15亿辆汽车——超出当今全球汽车总量——的减排效果。在研究的20种“自然气候解决方案”中,至少6个方案的关键在于森林。
欧盟能源体系变得越发环保和高效,但是最为污染的煤炭仍继续提供着四分之一的电力。这不利于气候、环境和人类健康。欧盟应该提议要求成员国加速淘汰煤炭,同时落实到位确保煤炭工人社会福利的方案,提升对欧洲全球挑战资金的利用。
欧盟27国应该重新为欧洲项目注入活力。新欧洲公约第三部报告是五年工作的结晶,反映了欧洲120多个国家和国家间辩论的内容。该报告主张欧盟27国应该具备就具有双赢性的一揽子交易达成协议的政治意愿和勇气。该协议旨在打破僵局,应对欧洲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即欧洲变得越发倒退、民族主义、封闭、狭隘和独裁这一挑战。
外国武装分子返回欧洲引起了人们关于激进化从何而起,以及对于外国武装分子的处理和起诉相关新兴挑战的新一轮辩论。对于提升对激进化的理解和应对方式而言,人们仍要面临三个挑战:缺乏全球化的比较性研究日程,确保“公平交易原则”,以及冲突分析的不幸缺乏。
以色列通常被视为国际安全重地,在高科技武器和军事技术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以色列自身国内能力已经使其逐渐成为某些领域的市场引领者,在全球武器市场有时甚至可以与美国制造商竞争。武器销售被视为确保以色列国家安全的关键,帮助打破以色列的外交孤立,同时推动以色列经济的传统支柱。
近年来中国对外政策中较为显著的方面之一是中国越发关注软实力的发展。北京在此方面的投资超过了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软实力可能成为中国对外影响的重要部分。虽然欧洲长期以来以自身成功使用软实力为荣,但是近期观点表明欧洲的软实力影响力开始下降。如果中国政府更积极地推进自身在国外的影响力,欧洲必将面临更多竞争。
能源已经并将继续在世界重要新兴经济体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些国家日益成为能源需求增长和能源投资的中心。这些国家作出的能源发展决策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能源消费、燃料选择、贸易模式和其它因素的未来水平。能源与发展领域正在发生多项重大转变。
美国与南非的未来有重要利害关系。南非有潜力成为整个非洲的和平卫士和经济领航者。目前,这一潜力还远远不够,但美国与南非之间关系改善对贸易和安全有重大利好作用。而忽视两国关系蕴含着严重风险:南非社会动荡加剧将给整个非洲大陆带来灾难性后果。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规模日益扩大,领域逐步拓宽,境外中资企业(机构)的数量逐年增加。在开展跨国经营过程中,境外中资企业(机构)雇佣的当地员工比例不断增大,为东道国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民生条件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由于跨国经验不足、不熟悉东道国法律法规等原因,商务部分境外中资企业(机构)与其聘用的中外籍员工也出现了一些纠纷和摩擦。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也不利于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现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应该更着重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但是,我觉得经济增长对中国来讲仍然非常重要的,1990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1/8,现在是日本的两倍多。从1990年到现在,中国如何从一个经济体量不大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巨人。我觉得经济增长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近年来,德国企业在国外的研发投入越来越多。经过漫长的高原期,海外投资比例升至35%左右,同时德国的研发支出继续大幅增加。国外研发费用增加并没有以牺牲国内研究为代价。在德国的外国公司近来在研发上也投入了更多资金。
危机期间,欧洲央行使用了一些非常规的金融工具并调整了其运作机制。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使得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大。随着欧元区经济增长加快,如何使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讨论不绝于耳,但尚不清楚正常化是意味着回归到危机前的货币政策,还是说存在一个“新常态”。
英国《泰晤士报》近日以《在中国卖东西须不畏艰难》为题,发表一篇文章,讲述英国一个贸易商对华出口袋泡茶的感受,其中反映的问题可概括为几个方面,包括贸易便利化、政策稳定性、人情世故的影响及文化差异的障碍等。从《泰晤士报》发表这篇文章的用意看,显然在于提醒英国贸易商在同中国做生意时应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对此我们表示理解。
针对煤炭施工企业在国际工程施工中的反索赔应对经验出发, 本文依据FIDIC条款对国家工程承包合同的有关规定, 对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业主反索赔行为特点, 针对性地提出了反索赔规避策略, 对国际工程承包商保护自身合法利益, 增强国际工程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显示 31757 条中的 22961 到 22980 条结果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