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中日三个大国向新角色转变,亚洲贸易地缘政治正在不断变化。美国对多边和区域性承诺持批评态度,无法在双边贸易谈判中取得进展,还想把单边执法行动作为贸易政策的主要推动力。中国正利用基础设施融资把该地区编织在一起,正在竞争多边主义的捍卫者称号。
日益艰难的英国退欧谈判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岔路口。对于英国而言,最可能的路线是屈服于欧盟27国的要求,从而导致硬退欧延迟。英国退欧最终被逆转的可能性也从之前很低的概率不断上升。到12月中旬,英国与欧盟之间达不成协议的风险很大。
“全球碳项目”和东英吉利大学近日带来一个不受欢迎的消息:2017年碳污染水平最高。人类活动和化石燃料造成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17年年底达到纪录高位。研究表明,为了有可能把升温幅度控制在2℃,全球最迟要在2020年达到排放峰值。若人们想避免最危险的气候影响,各国必须尽快达到排放峰值,并保持排放水平稳步下降。
2017年11月8日,北约国防部长决定建立网络作战中心。这是实施网络战场理念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决定标志着北约的关注点开始从信息保障转向任务保障。北约意识到,不存在绝对的网络安全,北约必须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并为此建立指挥结构。
本文旨在为韩国在东北地区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合作策略。中国东北地区不仅仍是一个具有新引力的机遇之地,也是实现韩国政府新朝鲜政策(即“朝鲜半岛新经济地图”)的重要合作基地。
传统的贸易统计基于向海关申报的跨境货物价值。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附加价值并不包含在实物当中,不被记录为任何国家的进出口商品。因此,目前的贸易统计大大低估了美国的出口,夸大了贸易逆差。
长期的技术和经济变化,以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表现的转变表明,中国最终或将表现出更大的气候外交雄心。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着重大考验:在国内加强低碳能源转型,并在海外通过投资证明它的环保信誉。中国在深化国内能源转型和绿色海外投资前,尚不能在气候事务方面承担国际领导地位。
缔结自贸协定的热情如今更多来自欧盟方面。在欧盟-印度峰会期间,欧洲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印度与欧盟是时候缔结自贸协定了”。欧盟经济缓慢恢复,与印度持续了十年之久的自贸谈判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带一路”推进了中德金融领域合作。德国积极加入亚投行,并提供45亿美元资金,是排在中国、印度、俄罗斯之后的全球第四大股东。今年5月,德国最大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达成合作协议,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融资,首批将包括首期五年、最多达30亿美元的融资项目。6月初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德国中央合作银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德金融合作有利于为欧盟对接“一带一路”奠定基础。
当前,中非经济合作模式正由贸易和承包工程逐渐扩展到产能、投资、技术、金融、服务等合作领域,工业化合作成为趋势性和战略性的重点领域。作为中非工业化合作的现实载体和系统集成,产业园的合作模式代表着发展新趋势。
以前,欧洲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靠其带动发展;如今,消费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点。陈治衡表示,欧洲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变的时期,并且经济的增长有希望获得延续。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欧盟的经济的确在缓慢增长,多项指标也有所向好,但欧盟的经济未来走势仍存在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
从输出商品到输出资本,再到输出思想性公共产品,这是中国成长为全球大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的三个重要阶段。11月初,主题为“打造全新动力,开创共享未来”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随即在越南岘港拉开帷幕。在会议期间,“共享”成为APEC平台上中国声音的关键词之一。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下一步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更为金融如何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指引。笔者认为,继“文化强国”、“海洋强国”之后,基于十九大报告的定调,应适时提出“金融强国”,令金融助推国家崛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
自从各国首次确定国家自主贡献(NDC)以来,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根据定于2018年开展的促进性对话的结果,并结合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技术和关键部门的政策演变,各方有机会在2020年就新的或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进行交流。本文就各方如何在2020年前和之后每一个修订NDC的五年周期中优化它们的国家自主贡献提供一系列选择。
近三年来严重低迷的新兴经济体正从经济衰退中复苏。不过,新兴经济体需要推动结构性改革,以确保当前的复苏能够持续较长时间。2018年全球经济环境将使韩国经济向上升机遇靠近。
为了解决老挝高生产率行业缺乏就业机会的问题并加快结构转型,研究强调了使生产结构多样化和发展新增长动力的需求。本文综合分析并确认了能够使老挝生产结构升级的潜在领域。
显示 31745 条中的 23081 到 2310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