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声明安卡拉已经向俄罗斯支付了购买两套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预付款,俄罗斯方面对此报道予以了证实,这构成了增加土耳其在北约未来问题的重要发展。这一发展同时加强了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因为这是莫斯科和安卡拉两国关系修好的又一表现。
近期沙特国王萨勒曼出访俄罗斯被描述为沙特阿拉伯的一次历史性事件。莫斯科方面也同样对此次出访予以高度重视,因为莫斯科将沙特阿拉伯视为关键的中东国家,以及莫斯科从此次出访中看到利雅得方面认识到俄罗斯在中东区域的影响力。
海外产业园作为国际产能合作的平台,既能系统解决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障碍,又能有效形成抱团、降低风险、保障企业海外资产的安全,已成为中资企业“抱团出海”的最佳载体。在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合作等背景下,中资企业参与海外产业园区建设方兴未艾。
10月19日发布的《投中统计:中国并购市场2017年第三季度数据报告》显示,在第三季度,无论是出境并购的交易数量还是规模都出现了下降,在整体中国并购市场中,出境并购占季度规模下降到了33.4%,二季度占比为55.3%。
印度尼西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促进印度尼西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合作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苏更·拉哈尔佐此进行了解读。
随着《禁止核武器条约》的通过,拥核国家/核保护伞国家和非拥核国家间的分歧进一步扩大,日本应在其中发挥桥接作用。日本还须继续努力改善安全环境,并在目前亟需加强威慑的安全环境下澄清威慑目标。
亚洲开发银行正同老挝通力合作,力求在2020年前帮助该国摆脱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亚行向老挝提供了约23亿美元的贷款和捐助性援助,以及约1.56亿美元的技术援助。
本文回顾了或将真正改变韩国当局在2017-2022年将面临的政策选择的情景,并在韩中、中美和韩美关系的背景下分析了这些情景。本文还审视了反全球化、颠覆性技术和全球不确定的全球“大趋势”,以及能够真正影响韩国的三大颠覆性情景。
阿联酋政治体系的复杂性要求七个主权相关的独立酋长国在商业和金融利益上达成一致,哪些政策工具可能成为推动阿联酋能源过渡的可行政策无法立即明确。本文通过集体决议过程模型评估了当前背景下阿联酋接受并实施不同政策替代方案的意愿。
鉴于欧盟与土耳其在地理、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联系,双方关系陷入僵局或进一步恶化对任何一方都不利。欧盟代表和成员国不应该陷入与安卡拉无止境的口水战中,而是在保持公民权力和自由的原则性立场的同时,应该探索缓解紧张关系的建设性交往。保持开放的对话并着眼于小的进步似乎是短期内最合理的选择。
花旗(C.N)和汇丰(HSBA.L)等全球性银行正加大在人民币交易方面的人手及覆盖面,从资本市场解决方案到对冲操作不一而足,因中国的"一带一路"激发了需求。他们预期"一带一路"将扩大全球贸易及中国影响力,从而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
国际会计和咨询机构--普华永道中国合伙人9月22日表示,虽然基础设施项目成为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先行军,但未来类似电子商务、物流、科技通讯等多个行业亦将孕育巨大的投资机会。
美国的水基础设施正处在关键时刻。水不仅对生命至关重要,也为美国的数百万企业、农场、发电厂、制造商和家庭提供了经济基础。为了提供成本效益好的可靠服务,公用事业公司及当地规划师、经济发展官员和其他领导人需要更详细的指标,且更好的理解地区水需求正在发生的变化。本文有助于满足这一需求。
特朗普总统上任的第一周就签署了第13771号行政命令。这项命令要求,对于颁布的每一项新法规,应确定废除至少两项之前的法规,并通过预算编制流程谨慎的管理与控制拟议法规的成本。本文力图解释特朗普总统的行政命令在实践中有何意味,并确定了负责实施该命令的政府官员将面临的法律和现实挑战。
随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石油需求下降,中国和印度代表着石油需求增长的未来。近年来的低油气价格总的来说有益于印度,但给中国带来了挑战。中国国家石油公司的战略从奔向资源转向关注与“一带一路”有关的国家和项目。印度的石油行业遭受的损失不大。中国和印度在天然气进口方面则处境类似。
总部位于伦敦的投行Grisons Peak首席执行官亨利·蒂尔曼(Henry Tillman)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关注中国经济,10年前,他开始系统研究中国政府和其他国家政府之间的投资,他借助从私有数据库获得的信息,试图解释中国在自身负债累累的前提下,如何能够“拿出”一万亿美元的资金,用于“丝绸之路”项目的投资。近日,他以“投资中国一带一路”为题在爱丁堡进行讲座,指出中国从以往的投资经历中汲取教训,“一带一路”的投资更注重合理的融资结构,以及风险分担结构。
因多个国家相继解除了对缅甸的经济制裁,其廉价的用工成本、优越的地理位置、富有潜力的市场、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众多中资企业也纷纷到缅甸投资建厂,开拓市场。新兴市场带来机会的同时,众多风险也随之而来。项目实施前期,投资人缺乏对缅甸投资市场、管理制度、法律体系的了解,过度依赖缅甸合作方的属地关系,项目实施阶段的对各类风险评估不全面,为追求项目进度在各类手续办理上“走捷径”等一系列做法都极有可能导致项目的运营危机,造成投资的利益损失。
印度尼西亚是“一带一路”上重要的国家,人口众多(超过2.5亿,世界排名第四),经济增长迅速,政治环境稳健,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廉,这些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由于国情不同、法律不同、文化差异等,劳动用工事项是出海企业必然面临的问题,如果处理失当,将承受不必要的损失。本文通过介绍印尼劳工环境和用工事项,希望对出海赴印尼投资企业有借鉴作用。
随着境外园区拉动对外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中资企业也面临着多种发展瓶颈,如:对海外投资建设的国际规则不熟悉,与合作国的主要关切与发展诉求没有紧密对接,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国别风险研判能力较弱。当前阶段,在全面梳理总结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更应注重与合作国“共商、共建、共享”,打造以经贸合作区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力争短期内实现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通过经贸合作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推动中国的制造业和配套服务业企业抱团“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促进产业聚集、促进共同发展、降低风险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我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0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超过10亿美元的税收和超过16万个就业岗位。
显示 31815 条中的 23401 到 23420 条结果
上合学子 天津访学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