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构想提出以来,便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话题,更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2016年7月16日,以“责任担当与发展共享”为主题的首届“一带一路”亚太女性高峰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
2015年1月2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六十七期“经济每月谈”。本期主题:通货紧缩压力及其影响。
鉴于全球核威胁的性质和部分东盟国家未来在核能设施方面的动作,即便没有美国的领导,东盟也须继续就核安全进行多边磋商。东盟需对这一紧迫的政治安全事件负起责任并发挥主导作用。/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制造"战略,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堵后追"的双重挤压,因此,制订中国国家制造战略刻不容缓。事实上,"中国制造"仍处于"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我国工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拥有完整的供应链条。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猛击一掌,中国制造终于开始真正转型:跨越低成本的优势,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链转化。其结果就是“新国货”。所谓国货,即中国自己制造的工业品,与之对应的是漂洋过海而来的“洋货”。直到今天,“国货”两字仍然被赋予洋溢的民族情感和期望。
尽管对于亚洲地区而言,南中国海是一个潜在的不稳定性来源,但南中国海争端也为美国和印度管理地区秩序提供了一个更紧密合作的机遇。
全球经济紧缩的另一个标志是原油。8月13日,近月WTI原油期货合约跌破42美元/桶,为2009年3月以来首次。知名金融博客Zero hedge指出,Double Line的Jeff Gundlach1月份的警告或将应验。Gundlach警告称:“我希望不会跌向40美元,因那表明除了经济之外,世界上定有非常、非常错误的事情在发生。说白了,那就是地缘政治的后果可能非常可怕。”油价急剧上升与下降,与全球的经济危机等有密切关系。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专家BRENDA SHAFFER在《来自石油价格的经验教训》一文中表示,自两年前石油价格进入下降通道以来,全球石油价格近期首次上涨到至50美元/桶,似乎预示着这轮价格探底已经结束。作者认为,从过去两年的石油价格动态中,可以获得重要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在防止或解决未来能源中断方面。
传统上,石油得到的补贴最多,当多年前油价每桶超过100美元时,对石油产品的补贴占据了全球GDP的2.5%,也妨碍了政府将款项用于其他优先发展事项,比如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此外,这些补贴也并未利及贫民阶层,亚洲仍有4.25亿人口缺乏电力供应,20亿人口通过烧柴、炭和庄稼杆做饭取暖。
运用早期的普查数据和1%的人口调查数据,作者研究了高技术劳动力在中国城市的分布及其变化,并得出三点结论。
本文对印度各邦的财政状况进行了研究。尽管印度财政委员会发出了倡议,印度的财政状况仍在持续恶化,且印度国内各邦情况加剧分化。由于印度诸邦拥有支出自主权,本文就地方政府支出内容对负债程度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亚洲发展银行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虽然亚洲的工业化国家经济持续疲软,但总体来说亚洲经济仍富有活力。亚洲的发展中国家201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5.8%,并且有望保持此增长速度,在2016年实现6.0%的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共同发布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讨论备忘录:人口缩减的财政影响》,鼓励各国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经济学家、智库以及各界人事讨论应对政策。
中国在八月十八日纪念在二战期间击败日本法西斯提供帮助的印度友人们。在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举行的研讨会上,中国驻印度大使说,70年前,一个可怕的灾难席卷全球,日本法西斯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在所有的国家和人民中,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了印度提供的强大的政治支持。他说,我们不会忘记甘地提供的精神上的支持。/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中国的地方政府收入开始面临下行风险。本文回顾了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和税制改革,并对财政转移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在一定程度上,财政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指定用途的财政转移有此功效,而一次性划拨的财政转移则没有。
12月20日,李克强总理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第五次领导人会议,提出打造中国-东盟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进一步深化次区域合作机制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地位。中国东盟“双边、次区域、‘10+1’三位一体的合作格局成型,为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保障。
三年一次的中国与非洲合作(FOCAC)论坛汇集了双方高层领导人,这是与欧盟-非洲首脑会议不同的地方。从15年前,中非合作论坛首次在北京召开以来,中国和非洲大陆之间的关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
对于低碳投资的驱动力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那些可以未来加速这一投资发展的因素。
尽管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依旧是紧张的,然而中国和印度正在寻求彼此合作,例如最近印度总理莫迪对中国展开的访问。然而,在环境领域,他们已经错失了彼此学习的机会。国内政治以一种令人吃惊的方式干涉着这两个国家,正在把他们带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本文通过对页岩气带来的风险和机遇相关最佳技术,科学和工程文献的分析,探讨了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抓住机遇,缩小风险。
显示 31182 条中的 30821 到 3084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