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美两国长久以来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但是最近几个月来却是竞争居多、合作偏少。中美关系之所以会越来越紧张,背后的主要因素是中国与美国盟友的领土争端,以及不间断的网络冲突。鉴于目前两国关系的总体形势,大家并不寄希望于战略与经济对话,不期望在经济方面的协商能有很大突破。从会后的成果清单来看,这样的预期大致是合理的。
《欧亚大陆再连接之伊朗》,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Mohsen Milani4月30日发布。
布鲁金斯学会专家Kemal Dervis在《德国化危为机》一文中表示,据德国电视一台(ARD)与DeutschlandTREND五月初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的民众支持率从一年前的5%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5%。那么,这一危险趋势是否能够得到扭转呢?去年夏天,AFD的崛起是由于进入德国难民数量激增造成的。
滕建群分析,按照美国的出口限制,除了管制规定,不可能向社会主义国家、敌对国家出售武器装备,但是最近几年,奥巴马已经打破这个戒律,开始跟越南讨论出售所谓的非杀伤性的武器系统。现在看,杀伤性武器系统也会列入到美越之间的军事合作中,已经没有所谓的武器出口限制问题,而更多的美国是为了自己在东南亚战略需要,宁可把这个戒破掉,也要向包括越南在内这些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武器装备或者出售武器装备。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核安全峰会本月初于华盛顿闭幕。该峰会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创意下的产物,而奥巴马离任后峰会是否还将继续尚存疑问。峰会的继续与否对东盟事关重大。
《中国增长放缓带来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余波》,外交关系协会2月25日发布。文章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速如果持续放缓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意味着什么,同时探讨了中国的雄心和影响力。
《伊朗核协议签署后的欧盟-伊朗关系》由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Steven Blockmans等于5月30日发布。报告分析认为,2015年7月伊朗与六大国签署的全面联合行动计划(JCPOA)是中东新兴战略格局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欧盟和美国解除了与伊朗核计划有关的制裁,但其他制裁仍保留。
恐怖主义份子的构成日趋复杂将使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出现新的弱点,而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当局与民众共同的努力。而全球也将在“混乱的和平”新常态中找到新的平衡。而这种新常态将要求民众对广义的安全环境及像新加坡这样全球化的城市国家对其面临的威胁程度有新的了解和认知。
在21世纪前十年,中国通过外交,援助和软实力相结合,从而吸引其邻国,缓和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而在过去五年里,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强烈的寒意。
捷克与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双边关系绝对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整体的地缘政治与大国博弈的最后结果,中国在欧盟国家点穴式的发展,使得中国在欧盟、俄罗斯、独联体国家的发展上占据非常特殊的外交地位,中国不但可以借此平衡来自欧盟、俄罗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压力,而且在欧盟的中部找到自己的真正朋友,同时通过不结盟方式,发展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吸引有兴趣的国家加入中国的倡议联盟,并发挥整体的作用。
在新任头目海巴图拉・阿洪扎达的带领下,塔利班继续猛攻,反抗阿富汗政府,无意让步或开展和平谈判。等待新任总统的美国将做出有关介入阿富汗乱局的决定,包括参与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
《2016年中国经济观察》,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Sebastian Mallaby/Paul A. Volcker12月22日发布。美国次贷危机、欧元危机、安倍经济学的激情与落寞:几年来,世界经济遭受了来自发达国家形成的几大冲击。
《鲁哈尼的连任之路会艰难吗?》由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专家J. Matthew McInnis于6月6日发布。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还剩一年的时间就要面临伊朗选民选举,决定其能否获得另一个四年任期。与美国类似,现在考虑他的当选机会为时不早。总的来说,当前形势对鲁哈尼而言是有利的。
恐怖袭击的不断失败不是重点。印尼极端分子看到了“成功”,不仅是在巴黎、布鲁塞尔、奥兰多、达卡和伊斯坦布尔,还有其马来西亚同伙的“成功”。6月28日首次在马来西亚发生的“伊斯兰国”恐怖袭击获得了比印尼这起袭击事件更多的媒体关注,这对极端分子再次发动袭击是很大的激励。
中国从历史中获得的经验体现为三种态度:民族自豪感加上对动乱的强烈担忧;反复灌输的热爱和平与自卫的国家形象加上强有力且正直的中央政府;对国家间关系独特、等级分明但互利互惠的看法。总体而言,大多数中国人显然认为,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应有地位是作为一个大国而不是唯一的支配国,其观点必须得到尊重但同时与他国和平共处。
《俄罗斯2016年议会选举:普京的记分卡》由外交关系委员会俄罗斯与欧亚问题研究高级研究员Stephen Sestanovich于6月14日发布。俄罗斯9月议会选举日益临近,文章指出,普京的主要优势是个人声望,最脆弱的是他不参加此次竞选。若要在普京与他的政敌中间选择,俄罗斯选民早已准备支持普京。
警民冲突,尤其是白人警察对黑人发生的暴力执法,以及由此导致的黑人袭警报复,可谓美国种族冲突沉疴难解的顽疾。马丁-路德-金的“梦”可以在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产生奥巴马这位黑人总统,但是黑人作为整体并未彻底获得和白人的平权待遇。
中国虽然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但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仍持谨慎态度,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视为美国试图遏制中国在区域的影响力。或许使中国加盟伙伴关系是必要的,理应由全体有关方携手合作以保持亚洲的经济活力。
布鲁金斯学会专家在《绝处逢生:俄罗斯和西方走向克制与对话》一文中审视了美国、北约和俄罗斯为减少双方紧张关系并降低军事误判风险可能采取的措施。这份报告也为西方和俄罗斯之间解决分歧提供了建议。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争论往往充斥着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观点分歧。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曾任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的黄玉川近日刊文分析对中国经济增长持相反观点的两大群体,逐一梳理观点来由。/
显示 31910 条中的 31081 到 3110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