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欧盟正致力于推进签署全面、现代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同时,欧盟也在探索与第三国合作的其他形式,以克服政治和法律障碍。
本报告由世界经济论坛与学术出版机构Frontiers合作编制,重点介绍了十项具有重塑行业和社会潜力的创新技术。报告对“新兴技术”的定义既包括全新的创新,也包括以变革性新方式应用的成熟技术
尽管全球卫生工作或许并非当前美国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但全球卫生外交作为一项强有力的软实力工具,美国对其重视程度的下降,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在哥伦比亚的进展意义重大,涵盖广泛的商业、政府和其他活动。这更多地源于中国企业与哥伦比亚私营部门深化合作。
中国的海外工业园区近半数分布于亚洲,其余主要位于非洲和欧洲。多元化综合园区和农业发展园区构成中国海外工业园区的主体。
文章分析认为,短期来看,这一政策的影响可能有限。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碎片化趋势加剧,该政策或将在未来推动非洲经济更深地融入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体系。
该评估基于市场主导地位、技术表现和战略愿景三大支柱下的10项具体指标,涵盖零排放车辆(ZEV,包含纯电动及燃料电池车等)销售份额与车型覆盖度、电池回收成效、绿色钢材采用情况,以及在零排放车辆领域的投资力度等方面。
生物多样性丰富、坐落于群山之间的贵州省,正在将其地理特点转化为生态转型的大平台。这个传统上远离工业发展中心的地区如今已成为可持续性、技术创新与文化保护领域的标杆之一。
东地中海地区处在能源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该地区地处重要的地缘政治要冲,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战略意义,有潜力成为可持续能源领域的引领者,也有机会加强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
文章分析称,中国的经济战略正推动全球影响力从美国向中国转移。美国试图反击,而其盟友则被迫直面战略抉择:如何重构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地缘格局。
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生物燃料在各国推进电气化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本文认为,东盟过去那种将经济和政治安全分开处理的分隔式共同体建设模式已难以为继。东盟必须确保其机构和框架能够有效调动起来,帮助东盟成员国应对新出现的形势。
2025年5月在吉隆坡举行的第46届东盟峰会以及首届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是东盟重新调整自身定位的关键举措。
5月30日,中国牵头成立国际调解院,这是一个专注于争议调解的新的国际组织。
日益增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支持本国企业的意愿令上述势头愈加红火。如果说本世纪的头15年或20年可以被视作中国消费模式的西化阶段,那么如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消费文化已逐步站稳脚跟。
印度可以选择性地在非敏感、高增长领域(例如制药和加工农产品)与中国开展贸易。这样做能创造互惠互利的经济效益。
如果澳大利亚认真对待《澳大利亚未来制造法案》,那么与中国的合作是必选项。
最近美元疲软重新引发关于美元在全球金融中主导地位能否持续的辩论。
中国已经确立在稀土资源方面的主导地位。
在“全球南方”,各国正在探索新的道路,它们不再等待被大国选择,而是在探索如何更加自主地做出选择。
显示 31637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