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前沿的发展进步同深厚传统的动态交融。
另一个重要的三角关系已登场:中国-欧盟-印度关系。印度和欧盟领导人正在加强关系。双方都视中国为强大的经济和安全对手,同时视美国为重要的安全伙伴。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中国主要关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而不是能力建设和人道主义援助。 此外,与主要通过赠款运作的美国国际开发署不同,中国历来通过贷款为项目提供资金。
DeepSeek的成功对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是一次重大推动。
中国政府2015年5月出台“中国制造2025”政策。中国划定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10个重点领域,举国上下努力推动提高技术和生产力。
中巴经济走廊的经济效益已突破交通基建领域。通过接入新疆可再生能源网络,巴基斯坦有效优化了本国能源结构;依托人工智能研发与产业园区建设,走廊正推动巴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这种技术赋能不仅吸引外资持续涌入,更提升了本土制造业水平,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注入新动能。
“数字丝绸之路”是一个可能显著重塑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数字转型项目。
越南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与中国、老挝及柬埔寨保持良好关系。作为与越南存在深厚历史渊源和政治联系的陆上邻国,这三国的态度对越南的领土完整、经济繁荣与政权安全具有战略性影响。湄公河正是维系越南与这些邻国关系的天然纽带。
美国需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战略要求,直接遇到一个显而易见的关键制约因素——电力。答案或许就在巴西的水力发电厂。
中美贸易争端迅速升级,但与2018年的贸易争端相比,中国此次准备更充分。
相比之下,非洲的人口结构转型缓慢,原因有几个:从历史上看,非洲疾病负担较重,使得人口密度较小,收入增长率也更低;未能充分赋予妇女权力,未能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未能向不再需要童工的经济转型。
中国对和平、文化保护和世界遗产的贡献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中国投身文化外交,推动南南合作,坚守共赢发展原则。无论是通过全球文明倡议,还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都在向世界宣告:我们共同的过去必须指引共同的未来。
澳大利亚无需效仿中国的援助模式来提升竞争力,但可调整援助结构,更加关注那些成果“可见”的项目。
气候和贸易政策正日益与地缘政治战略交织在一起。各国经常采取与贸易有关的气候措施,以确保竞争优势并影响地缘政治动态。
美国国会应该赋予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更好地与平台合作的工具和权力,同时对不太合作的平台采取执法行动。
中国无人驾驶航空器制造企业亿航智能将在2025年开始“飞行汽车”商业运营。
德国必须坚持其在全球卫生领域的领导地位,加强多边和双边融资、扩大跨部门合作和保护基本卫生数据。
次国家行为体(sub-national actors),尤其是省级和地方政府,在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济互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除了中美贸易争端带来的直接影响外,东盟国家还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即该争端对粮食供应和价格造成的影响。
过度监管、非理性市场干预或意识形态导向的政策压制,不仅会抑制创新活力,更可能导致美国丧失在5G通信、云计算等领域的现有优势。
显示 31159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