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新冠病毒跟踪应用程序(CTA)的公众舆论跨国在线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对此的支持率大大超过西方国家。CTA已被广泛用于应对疫情传播。截至2021年1月,《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的CTA数据库记录了48个不同国家/地区的49个CTA。尽管已广泛使用这种工具,但各国之间采取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
作为国家和国际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太空越来越拥挤繁忙。《外层空间条约》(OST)早在1967年就已生效,但采用其他安全措施来考虑这些新因素的后续协议迟迟未出台。显然需要新的行为规范和“道路规则”。
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的美中高层战略对话的生动视频片段传遍了全世界。乍一看,它们似乎非常荒谬。显得很荒谬的首先是美国人的言行。有人会问,美国人邀请中国高官去美国,去遥远的阿拉斯加,只是为了吵架吗?有礼貌的人不会这样待客,实在不知道美国这样做是为什么。
美中两国高级官员在阿拉斯加举行了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的首次会晤。这次会晤曾被说成双方阐明各自众所周知立场的一个机会,但却连这一很低的期望都落空了。既然两国政府各有各的诉求,美国就应该设法缓解紧张关系。一个办法是逆转特朗普政府的某些不明智做法。
新冠疫情大流行几个月来恶化了世界上最脆弱人口的温饱问题。随着经济危机的扩大,这一趋势可能会加剧。更为重要的是,2021年的潜在风险是全球农业供给萎缩。中短期内出现了多个战略性问题。
欧盟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不仅是改变欧洲大陆能源、消费者和旅行习惯的革命性举措。它还要求欧洲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如今,欧盟能源构成中有约70%仍以化石燃料为基础,可再生能源的贡献率还不到15%。如果欧洲绿色协议获得成功,这种情况将在未来30年内完全改变。
随着雇主对新冠肺炎疫情后工作场所未来进行评估,远程办公这一话题在学术界和主流媒体持续升温。然而,新数据对远程办公能大大节省员工成本的观点提出质疑。有研究表明,远程办公员工最终要为更多房间支付住房费用,每个房间价格通常也更高。
塑料的两大优点耐用性和廉价,使其成为现代社会主要材料。但塑料也成为最大祸根,造成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危机。
将碳定价置于欧盟气候政策架构的中心将带来重大好处。要获得这些好处,就需要一个统一、可信和持久的碳价格——这是经济上最佳解决方案。
本文阐述了疫情期间保险覆盖人数减少的情况,列出无保险人数没有如预测般大增的证据,并分析了美国救助计划将如何缓解美国人无保险或保障不足的问题。
疫情对美国各州和城市就业增长和劳动力市场又有何影响?所有城市和地区表现不太可能都一样。在地方经济各不相同的美国,疫情造成的长期影响可能也各不相同。在本文中,作者利用美国劳工统计局对国家工业趋势的新预测,来估测到本10年结束时疫情对美国各州和大都市地区的长期影响。
美国国会有机会大幅改进贸易调整援助计划。随着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复苏,这些改革将惠及工人,帮助他们过渡到稳定高工资就业,同时惠及寻求复苏的社区。
美国许多城市和郡县都在寻求在社区扩大清洁能源使用,以实现脱碳目标。然而,这些城市目前还没有在能源批发市场上开展可再生能源业务所需的信息。批发市场上缺乏地方政府的声音,不利于消除可再生能源障碍。
近日,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题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对美国的影响》报告,为拜登政府遏制“一带一路”出谋划策。报告认为,“一带一路”严重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应对严重不足,拜登政府应从长远着眼,审慎应对。
多哈Msheireb社区为如何为后石油城市创建更可持续的模式提供了路线图。Msheireb代表中东和北非地区在修复城市中心,以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性方面最成功的尝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十四五”时期畅通国内大循环,关键在于“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已经累积了超过3000亿美元净债务,这一迹象表明,随着航空公司面临偿还救援资金和国家支持带来的巨额债务问题,新冠疫情仍将在数年内阻碍行业复苏。
如果未来美国极度限制知识交流,无论是阻碍交换学生的研究项目,还是拒绝为留学生在美学习提供便利,那么在这样的未来,技术发展将更加缓慢,经济增长也将变得不那么高效。同样,如果未来中国学生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全或者拿不到签证而难以到美国学习,那么在这样的世界,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将被削弱并陷入贫困。
非洲大陆一体化对于非洲的经济复苏和未来的复原力至关重要。作者使用一种称为“返溯”的战略预测方法,设想了2030年的现实,即所有非洲国家都加入了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AfCFTA),其中大多数国家取消了90%或更多的非洲内部贸易关税,贸易领域扩展到海关投资、知识产权、竞争政策和电子商务。
在2020年的最后一刻,欧盟原则上与北京达成了投资协定。这份协定将使欧洲企业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并改善竞争条件。但分析师认为,其战略意义更为重大,欧盟冒犯华盛顿,独自完成了一次地缘政治行动。欧洲如何在拜登就职典礼三周前与美国最大竞争对手达成协议?欧盟就不能等一等,与美国建立共同跨大西洋战线来对抗中国吗?
显示 29094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澳洲海产企业着眼进博会
扮靓场馆迎进博
上海:灯光璀璨迎进博
中国减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