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的技术创新、不断加剧的气候危机以及地缘政治关系的转变,正使全球供应链面临深刻变革。
根据英国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报告,中国在该指数中的排名从去年的第三上升至第二。市场驱动的文化输出推动了这一增长,重塑了中国的软实力格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排放国和最大清洁技术制造国,其作用至关重要;欧盟同样不可或缺。正如2017年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中欧合作获得新空间一样,当前形势再次为双方提供了合作契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能源合作一直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重点。早期合作主要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近年来已扩展到太阳能和风能领域,体现出中国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定努力。如今,双方正开启一个新的合作领域:垃圾焚烧发电。
在全球范围内,企业和投资者正密切关注这场试验:如果海南成功,它将成为新兴经济体融入全球流动而不放弃清洁、有序发展的典范。
航运业曾被视为难以减排的行业,但该行业内复杂且相互连通的全球网络为大规模气候行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海上运输脱碳不仅是航运业的问题,港口城市亦承担着重大责任。
随着欧盟准备扩员,有多个中欧和东欧候选国,它必须仔细考虑如何在这一过程中纳入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优先事项。
当世界各国领导人11月齐聚巴西贝伦市参加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时,这将不仅仅是又一轮气候谈判。
在危机重重的世界贸易组织之外,是否确实存在更简单、更务实的方式来促进基于规则的贸易呢?文章指出,正如自由贸易协定的作用被高估一样,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也被低估了。
非洲能否真正兑现到2030年消除能源贫困的承诺?答案的关键不在于外国投资或外部解决方案,而在于非洲对自身挑战所应承担的责任。
东南亚地区的消费趋势往往追随中国,而中国奶茶品牌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方式,为理解该地区的下一波消费行为提供了参考。
尽管美国撤出了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但其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可能性并非完全消失,双方需要有更具创造性合作的方式。
在土耳其和美国政治领导者的推动下,两国公司可以探索在南高加索、伊拉克、叙利亚和利比亚合作的机会。
文章评估了欧盟的绿色产业政策,分析了安全挑战加剧对脱碳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以确保欧盟在推广清洁技术的投资和政策上做到物尽其用。
海湾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正逐渐成为全球气候融资领域的潜在领导者。
2025年8月20日,第六次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方外长对话在阿富汗喀布尔举行。三国外长承诺在贸易和互联互通等方面深化合作,并宣布计划将中巴经济走廊延伸至阿富汗。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再度“升级”,这次是围绕为现代世界提供动力的矿产和机械。而这一次,中国似乎占了上风。
疫情结束后,东南亚旅游业仍未完全复苏,而中国游客减少是主要因素之一。文章认为,东南亚国家应采取措施吸引中国游客。
欧盟和中国都无法单独领导气候行动,但携手合作可以稳定预期,并在一个分裂的体系中维持进展。
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2025年秋季《全球经济展望》的分析,2025年全球实际GDP预计将增长3.1%,2026年将增长2.9%,均低于2024年3.3%的增幅。
显示 32239 条中的 161 到 180 条结果
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西安举行
中欧班列(西安)2025年开行超5000列
中欧班列“东通道”同江铁路口岸运量突破1400万吨
中国农业银行共建“一带一路”典型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