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共交通协会(APTA)希望纳税人为交通机构提供额外的1000亿美元,以维持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转。作者认为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不应提供这些资金。相反,最好的政策是善意的忽视。
对电力愈加旺盛的需求以及巨大的未开发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使墨西哥现在正处于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有利地位。能源改革创造了促进可再生能源投资的诸多契机。然而,挑战依然存在。为克服这些挑战,墨西哥的政策制定者应该侧重于三个关键领域。
国外工程进行时,由于存在劳务人员上场困难,当地物资设备匮乏且国内采购海运周期长,当地交易市场没有形成等因素,如果计划管理做的不好,将对国外工程项目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和损失。本文主要强调的是国外工程中人员和物资的管理,结合非洲国家安哥拉住房项目的实践经验,以劳务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的计划管理为突破口,为中国建筑企业走出海外提出本人的管理思路和看法。
欧洲大学研究所5月21日刊文探讨通往安全港的最后一公里--贸易技术性壁垒的理解难题。文章称,墨西哥和美国之间关于金枪鱼在美国市场商业化的一系列争论已经持续了近30年,而且似乎没有结束的迹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由于世贸组织的法庭没有明确地解释美国应该做什么。反过来,这是由于他们对贸易技术性壁垒(TBT)协定的理解存在问题。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特聘研究员哈什·V·潘特在《为何中印合作开发伊朗恰巴哈尔港项目是明智之举?》一文中表示,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决定退出伊朗核协议后,伊总统哈桑·鲁哈尼称,德黑兰仍然致力于该协议,并将与该协议的其他签署国--欧洲国家、俄罗斯和中国--进行谈判,尽可能挽救该协议。对于伊朗来说,在未来几个月中如何与这些大国"接触"意义重大。印度在这方面也利益攸关。伊朗试图吸引中国人投资恰巴哈尔港,这引起了印度的警觉。在印度看来,伊朗邀请中国投资是企图淡化自己的影响力。
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塔姆·西韦·延在《马哈蒂尔统治下中国对马来西亚投资的未来》一文中称,前总理马哈蒂尔于5月10日重返马亚西亚总理宝座,由于他曾在竞选活动中表示要加强针对中国投资的审核,许多人认为这会对中国在马来西亚的投资产生负面影响。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马哈蒂尔的竞选承诺会在多大程度上兑现?这是否意味着对往届政府承诺的逆转及终止接受来自中国的投资?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由中国出资并主要由其在第三国执行的项目。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特聘研究员马诺吉·乔什在《"一带一路"倡议》一文中表示,在中国的这个倡议面前,印度需要收起骄傲。
教育改革必须在非歧视环境中教育青年。给予低收入的黑人特许学校,而不让他们富裕,将不会给他们提供与富裕阶层相同的教育选择。改革派一直努力解决种族隔离、歧视和结构性种族主义问题。然而,变革要求人们打破障碍。为此,美国需要与种族隔离学校进行斗争。
经济制裁已被证实是特朗普政府的重要外交政策手段。作者认为,二级制裁能够加强初级制裁的效果。同时,他警示称,二级制裁也可能存在争议,其有效性受到高度质疑。作者强调了在采取扩大使用这一外交政策工具的战略前,充分理解二级制裁前景和缺陷的重要性。
在全球话语中,完全忽略了每个国家关于税收公平主题的辩论中的一个维度:公共服务与从纳税人征收的税款之间的关系。这是财政等价原则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财政等价意味着从公益事业中获得利益的群体应该与为公益事业付出的群体相对应。这一原则受到破坏的领域会面临服务提供效率低下的后果。
油价自2014年以来呈持续下跌趋势,这对非洲石油行业的主要行为者及其策略产生了重大影响。非洲石油行业出现了重大变化。受08年金融危机和油价下跌危机影响,非洲的私营和国有石油公司多元化了资金来源。此外,危机也促使不同类型的石油企业间开展更多合作。
“氢气经济”是指使用氢气作为替代性的低碳能源来源的愿景,用于替代交通燃料、加热燃料和能源储备。对于在英国能源行业工作的人而言,氢气悄然回归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话语中难以忽视。英国政府已经承诺,要对加速具有成本效益的氢气生产提供政治和资金支持。
本文通过研究更有针对性的方案的可行性,对降低插电汽车当前补贴成本的范围进行了评估。本文还衡量了汽车产品变化的影响,尤其是电池车(BEV)的行驶范围对固定补贴计划的潜在成本影响。
中小微企业(MSME)能使可再生能源能发挥更大效力,并在印度的工业生产、出口和就业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能源效率/燃料转换是提高中小微企业竞争力和减少排放的核心,而生物质燃料可为该领域节约大量能源。
目前,亚太地区有超过8000万的人口在原籍以外的国家生活和工作。移民和汇款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影响。对于该地区的国家而言,汇款成为了外汇的重要来源。不过,移民也会带来包括对工人的剥削和虐待在内的消极影响。
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印度需要有应对计划,莫迪也要为探索拉达克的战略价值(作为直接进入塔里木盆地和西藏高原的门户)奠定基础。连通拉达克地区可为印度同中国、欧亚大陆、欧洲和其它地区建立实际连接提供更大的战略视角和历史机遇。
截至2017年12月,全球已有42个国家和25个地区政府征收碳排放税,这一趋势还可能进一步扩大。本文研究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排放与排放监管政策,并进一步分析了国际社会采取的各种碳定价措施。
日前,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闭幕。会议专门通过并发表了《“一带一路”特别声明》。中拉双方都同意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在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拉美不应缺席,而应扮演重要角色。东道主智利外长埃拉尔多·穆尼奥斯在圣地亚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现在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来到拉美的最佳时机。
联合自强是全球化新阶段非洲国家探索发展道路的广泛共识,“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追求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非洲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具有大范围、深层次的战略空间,体现着南南合作机制创新的重要成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向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新技术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在消除一些工作的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新技术带来的自动化会减少实现目标产出所需的工人数量,但其所带来的收益通常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导致价格下跌并带动需求增长。
显示 31922 条中的 21421 到 2144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